摘要:其佛前許願,亦是不能去許一些,爲了一己私慾,爲達目的之願。但不學佛之人,前往寺院雖燃香、禮佛,但往往最終的目的卻是“許願”。

在當下生活之中,不管是學佛之人,還是不學佛之人,皆會前往三寶道場寺院。前往寺院做什麼呢?學佛之人前往三寶道場是爲了親近三寶,爲了有機緣能夠聽經聞法,培植福德資糧。但不學佛之人,前往寺院雖燃香、禮佛,但往往最終的目的卻是“許願”。當然也不排除是爲了讓自己瞭解佛教,獲得知識,聽經聞法。

其不管懷有何種目的,但大部分人去往寺院,皆離不開兩字,它就是“許願”。在當下前往寺院燃香,禮佛者多嗎?可謂是數不勝數,不僅僅是前往三寶之地寺院者很多,其在道觀廟宇皆能看到有着諸多善男信女。不管是在佛前許願還是在仙聖前許願,其許願,切記這三種願,不能亂許!

一、違背因果之願

學佛之人盡知,佛有三不能,其就有“定業不轉”。在佛前許願,最難以達成亦是違背因果之願。其就如,當下黴運不斷,貧困潦倒,這不是說在佛前許一個願,就能夠立即順風順水,富貴逼人。其黴運不斷,貧困潦倒,皆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經歷、度過,亦非一個願,就能幫你解決當下困難,走出困境。

在當下,前往寺院許願最多的是什麼?其並不是許下一個願家人平安,願家庭和睦,願他人安好等願,其最多的願卻是違背因果之願。就如,當下很多人去許我要發財,我要富貴,我要名要利。但真的是許下了就如願嗎?並非,這一切皆有因果。其正如佛教所講,你常行善舉,自能得善果,如常種惡業,就算你在佛前許在多發財、求取名利的願,亦是難以實現。

二、充滿妄想、我執之願!

佛言“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徵得。”我們的念頭是非常非常多的,有時想這,有時想那,但其佛前許願,亦是不能許下“妄想、我執”之願。

學佛之人皆知,唸佛、閱藏需要做到心無雜念,才能獲得功德利益。其佛前許願亦是如此,如佛前許願,在前一秒,許的是家人平安,後一秒卻想要發財,其趕緊又許下要發財,要名利之願,其如此卻是不行的。如許下這種願,亦並非是真在的許願,這只是在佛前幻想,在佛前表露妄想,我執等等。即是妄想,我執,不真實之願,那麼這願能實現嗎?不用多說,想必大家皆能得知,這是萬萬不會實現的。

三、一己私慾,爲達目之願!

經雲,人道衆生有八苦,其中有一條就是“求不得”。正所謂,有求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會讓心生出種種雜念妄想,亦是會讓我們生出種種病態心理。其佛前許願,亦是不能去許一些,爲了一己私慾,爲達目的之願。

佛教講“自利利他”,其不僅僅需要我們擁有開闊的心胸,亦是需要自身擁有智慧。其如你在佛前許下種種,自私自利,爲達目的不顧後果的惡願,那麼這種願會實現嗎?並不會。在佛教之中亦是很明白地告訴了大衆,需助人爲善,而並非助人作惡。

佛教講“禮佛一拜罪滅恆沙”,能有機緣禮佛,這亦是你的福德果報。但佛前許願,也非諸佛菩薩不幫你實現。而是需要問一問自己許下的願是否有違因果,這願是否是執著、妄想,是否是自私自利之願。其如違背因果之願,想要達成,千難萬難。

許願之後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對許下願負責。在許願之後的所行,所動之中,精進去做。如許願之後生活照舊,亦對自己許下的願無有達成之心,往往就算諸佛菩薩加持你,攝受你,其願亦是難以達成。

感恩閱讀,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