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本來無生滅,之所以滅度而不久住於世,乃是一種方便示現,是爲了避免衆生生起依賴心,甚至生起厭煩懈怠的心。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們留下舍利,能使我們懷念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順佛法。

本文接續上期《神祕的舍利究竟是什麼?傳說高僧洗澡,徒弟爲其揩背,出現舍利》。

這種非身骨的舍利,現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燈供佛、心誠至極,會感應道交,在燈花中得到舍利,這就是佛教中稱爲“燈花報喜”的現象。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楊佩之(慧潛)居士就曾在燈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蘇州靈巖山寺印行《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印公親書·靜公講義》,恰逢大勢至菩薩聖誕日,燈降舍利,在燈盤中發現一顆較大的舍利,精瑩潔白,若水晶珠一般。

印光大師

這種燈降舍利的現象,平時也有發生,從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燈盤中得到四大五小九顆舍利(見該書瞭然法師“刊書因緣感應記”)。印光大師說,這是因爲“精誠之極,佛慈加被,爲之示現者”。(《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楊佩文居士書》)可見,這不是凡情所能妄測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們茶毗後燒出的結晶體。這種結晶體,堅固如金剛,閃閃發光,形狀各異,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塊、牙齒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稱爲“五色舍利”。例如五臺山淨如法師,茶毗後發現有各色舍利5000餘顆,顏色以黑色爲主,也有白色、紅色、銀色、藍色等。

宣化上人

據美國宣化上人開稱,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發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兩種,一爲全身舍利,如多寶佛之舍利。二爲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燻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卷。”(宣化上人講《妙法蓮花經淺釋》三卷第三三四頁)。我們一般所說的舍利,單指生身舍利而言。

舍利是什麼,固然非凡情所能測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生身舍利與法身舍利(經卷)一樣,具有弘法的價值。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國、釋迦族等八國分成八份,建塔供養。至公元三世紀,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萬四千,佛教大興。1987年在我國陝西扶風法門寺發現釋迦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對於佛法的弘揚有重大意義。

佛指舍利

世尊示寂後,爲什麼要留下舍利?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在《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親口說:

衆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

鹹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衆生既信服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不自惜命身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們留下舍利,能使我們懷念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順佛法。佛本來無生滅,之所以滅度而不久住於世,乃是一種方便示現,是爲了避免衆生生起依賴心,甚至生起厭煩懈怠的心。

摘自西妙《“舍利”漫談》。

未完待續,感興趣的朋友請持續關注本號,歡迎留言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