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出軌跟男人出軌不一樣?

知乎問答:

爲什麼女方出軌的提問比男方出軌多出近一千個回答?

很明顯的一個原因:不得不承認,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男權社會。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潛意識裏認爲,男人出軌比較正常,比較能理解;

相比而言,女人出軌則會被認爲是一件違反常理的事情,不僅很難理解,而且也很難原諒。

所以,當有一個“女人出軌”的不幸事件被拋出來時,大家自然更有興趣關注和討論。

以上所說的這種觀念上的差別,可以有一個更簡單直白的表述,那就是:男人出軌不一定是男人的問題;但女人出軌一定是這個女人有問題。

換言之,這個女人太違背道德,太違背集體潛意識中對“好女人”的角色定位。一個出軌的女人,很容易就走向了大衆頭腦中“好女人”的對立面——蕩婦。

茶餘飯後談一談蕩婦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沒見潘金蓮是如何的經久不衰嗎?

另一個原因則是,人們普遍認爲,女人出軌對這個家庭這段婚姻而言,是一種大不幸。

很可笑,好像男人出軌是婚姻中的必需品似的,而且在很多人的觀念裏,真的是這樣想的!

比如坊間流傳的,一夫一妻是標配,外有插花是高配,彩旗飄飄是頂配。如果在這裏把男女角色對調一下,倒是很想問問各位男性是什麼感受。

人們對“女人出軌”更感興趣,當然是因爲不瞭解,所以想要了解,想知道背後的原因,“一個女人爲什麼會出軌?”

而不是“一個人爲什麼會出軌?”這兩個問題,在我看來,答案是一樣的。

一個人發生出軌這種行爲,無論男女,都是因爲TA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

這裏我們排除掉極少極少的那種就是以換伴侶爲樂的男女,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因爲需求得不到滿足。

情感需求、性需求、對安全感的需求、對尊重的需求、對自我認同和成就的需求……

俗話說,一頓不喫餓得慌,讓你三天不喫飯,怕是見木頭也要試着啃兩口。

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一樣的,長期不能得到滿足,於是就匱乏,就飢渴,就要四處尋找可以滿足的資源。婚姻內無法滿足,就會去婚外尋找。

這是人性,靠道德和意志都無法控制的人性。

看到這裏,有人可能會說,“哦,性飢渴”。

我也知道很多人認爲女人不應該性飢渴,女人有性需求是可恥的,甚至很多女性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們的社會文化更傾向於讓女人裝嫩、裝純、裝無知。

其實這是非常畸形的,這完全只是爲了滿足男人可憐的自大。

這種想法的背後,是說男人是性的需求者、索取者,而女人只是性的提供者、性的工具。這顯而易見是荒謬的。

當然,雖然出軌的原因大同小異但結果卻很不一樣。

男人出軌,出於前面講的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環境比較寬鬆,有些男方的父母甚至也會比較寬鬆,反而勸女人想開點,“男人嘛”。

這種家庭,可能在長輩的婚姻中就有類似的情況,所以他們認爲是正常的,在這種模式下長大的男人也會認爲是正常的。

女人也會憤怒也會爆發,即便是斬釘截鐵要離婚的,潛意識裏還是比較容易去理解這件事。

相反,如果女人出軌,首先對於男人而言,就是奇恥大辱。男人是一種非常非常非常要面子的動物,被戴了綠帽子,從內到外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與其說是“背叛”讓他受傷,不如說是“尊嚴被踐踏”更令他受傷。同時,社會環境也對女人更加不寬容,女人比男人受到的道德譴責更加強烈。

實際上,男人和女人在情感婚姻方面的心理需求,一直都是對等的。

只是在以前未開化的社會里,女人被禁錮在了狹小的生存空間裏,上面再重重壓上三從四德的婦規婦訓,實質是被壓抑了人的天性。

連人權都是缺失的,又何談在婚姻中的滿足,更何談反抗和自由。

如今,女性意識覺醒,開始爲自己的快樂負責任了,在婚姻中不滿足、被忽略,知道反抗,知道尋求解決。

雖然以“出軌”這種方式,肯定是不妥的,說到底也是傷人傷己,但從意識覺醒的層面而言,是好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也是給自大的男權主義一個響亮的耳光和警醒。

作者:朱身勇,復旦MBA,婚姻管理學派創始人,國家一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著有暢銷書《婚外情治理-復旦MBA手把手教你挽救婚姻》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來交流和探討婚姻。也歡迎大傢俬信婚姻情況,我會來回復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