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新手父母,101个都会吼叫孩子。为什么多了一个呢?那个人就是自己没有孩子,受不了隔壁家的,然后忍不住吼了他几句。

吼孩子

10个父母,10个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失手打孩子,气死了来一巴掌,无语了打屁股,不听话拿起手掌就啪。打完了以为他们都知道错了,谁知道打不痛还对着你笑,更是惹怒了家长们。

吵架

孩子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要用这么暴力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对他们吼叫,是让他们莫名其妙的恐惧。我来举一个例子。

吼叫

一位宝贝在吃饭,把不喜欢吃的青菜全都扔掉,一根一根扔到地上。从第一根开始,父母开始强调“不可以这样挑食”,第二根“不能扔地上了”。第三根父母吼叫了一句“再扔就打你”!孩子觉得更有趣了,一直不停地扔,直到青菜全都扔地下为止。那边父母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拿起小手啪啪啪。

我相信很多相似的情景大家都经历过,很明显,这位家长已经失控了。他不知道孩子没有明白他的命令,也不知道跟孩子沟通的艺术,被孩子的行为激发出来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一下子受到惊吓。孩子仿佛在诉说:“我到底做错哪里了?为什么要打我?”

解决的方法,当然不是靠打,靠吼叫。父母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全家人都是靠吼叫靠大声吵架交流的,孩子肯定也会有样学样。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要知道父母讲过的一句很普通的话,要是烙在孩子心理,他会反复强调反复说,你越不让他说,他就越要说。

孩子生气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饭,要从几个维度去分析,去引导孩子。比如,以上例子中,孩子不喜欢吃青菜,你硬要逼着他吃,这是一道无解无休止的难题。你不告诉他青菜的好处,你不哄骗他尝尝各种青菜什么味道,他怎么能改变主意吃呢?全靠吼,全靠骂让他吃青菜,能消化吗?再者,扔菜在地下是不对,可是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身心出发找原因,人的本能就是这样,喜欢的东西,抢。不喜欢的东西,扔。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家长这位启蒙老师,才能教会孩子用一种文明的方式去生活。

安慰孩子

比如,不要的东西放在一个位置,不能野蛮地扔。比如,乱丢垃圾是一种不好,不乖的行为,大家不喜欢这样的孩子。比如,教孩子不能用“不”字去强调行为,“不要扔地下”可以改成“放在桌子上”。要引导孩子,不是否定孩子和强硬地阻止他的行为。

孩子哄哄骗骗地教他,他能学得更快,更容易接受。如果大家硬碰硬,孩子不听话,父母发脾气,孩子受惊吓,打,孩子服从,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甚至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失控我们控制不了,因为,失控嘛。但是,事后我们可以安抚这受伤的小心灵,慢慢解释,说对不起,让宝贝也知道哪里不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