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收官第22天:肖戰、王一博晉升頂級流量,豆瓣評分上漲至8.0、打分人數突破58萬,收官點播和原聲專輯總收入不下1.7億,同名電影、手遊進入籌備階段......談及今夏爆款,《陳情令》無疑是繞不開的話題之一。它的成功,除了讓觀衆見識到一個IP的超強吸金能力,也讓主流市場開始意識到耽美文學的潛在市場價值。

一部“陳情令”剛剛完結,千千萬萬個“陳情令”正在來的路上。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59部耽美小說成功售出影視改編版權,耽美頭部作者prist、墨香銅臭、夢溪石皆榜上有名,作品題材則直接涵蓋了古風、奇幻、懸疑、都市等各大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耽美小說影視改編作品(簡稱:耽美劇)背後,開始出現了一批“成熟型”影視公司和平臺,如曾打造《花千骨》等多部爆款劇的慈文傳媒、於正旗下影視公司歡娛傳媒,以及IPO頻頻受阻的耀客傳媒和以愛奇藝、B戰爲首的視頻網站等等,似乎都欲圖在“耽美文學”改編市場,分得一杯羹堯。

只是,算盤雖好,打算盤的人卻不一定真正懂得“耽美”。

從小衆、廉價到頭部公司入局,耽美劇的“權位”升級戰

國內耽美劇的發展歷程,總是離不開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緒,一邊是腐女文化帶來的鉅額收入,一邊又是常年遊走在政策邊緣的危險遊戲。因此,耽美劇的發展歷程,總是伴隨着“地下黨”情節,尚不能入主流受衆的法眼。

真正被觀衆記住、並引發圈層熱議的,當屬2016年改編自柴雞蛋小說《你丫!上癮》的校園題材。該劇作爲在當年取得IP變現和以小搏大的成功案例,曾引發無數資本盲從。隨後的結局,觀衆也都瞭然——超20部耽美題材扎堆上線,大多數淪爲炮灰,有的甚至直接胎死腹中。

再次引發市場回潮、並取得不錯成績的便是去年走紅於優酷的耽美改編作品《鎮魂》,該劇由悅然影視領銜出品、優酷獨家播出,朱一龍、白宇領銜主演。收官期間,《鎮魂》播放量突破30億,兩位主演朱一龍、白宇成新晉頂流,朱一龍更是躋身一線演員行列,“朱一龍粉絲一小時集資50萬”、“一張《快本》門票上萬”的傳說,至今令觀衆記憶猶新。

也是從這部劇開始,耽美劇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地位提升。導演周遠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儘管該劇的製作水準並未達到所有人預期,但其成本卻不低於一億。言下之意,似乎也暗示了耽美劇製作成本的“水漲船高”。《逆襲》播出之際,原著作者兼柴雞蛋曾透露該劇的製作成本僅達到150萬,即便是“升級”後的《上癮》製作+宣發費用也剛過500萬。

如果說製作成本的提高,是初步體現耽美劇“權位”水漲船高的顯著特徵之一。那麼今夏《陳情令》爆火之後的市場跟風,則將該趨勢顯露無疑:已知改編作品中,《破雲》《天官賜福》《圖靈密碼》《助理建築師》四部小說賣出版權已達到千萬級別;《大理寺卿》《千球》兩部小說版權則賣出百萬版權費用。

而不少耽美改編作品,背後也開始驚現了一批頭部影視公司,諸如已殺青的《鬢邊不是海棠紅》背後出品方是知名製片人於正旗下的影視公司歡娛影視,去年曾打造全民爆款《延禧宮略》,《鬢邊不是海棠紅》的主演則請來黃曉明、尹正兩位成熟演員;改編自漫畫《豔勢番》的《熱血傳奇》背後出品方則是知名編劇梁振華的旗下公司青春你好和完美影視領銜出品,演員則請來了當紅炸子雞黃子韜和易烊千璽。

除此之外,慈文傳媒儲備的《殺破狼》《天涯客》、耀客傳媒儲備的《鳳於九天》,以及中匯影視儲備的《熱血傳奇》《定海浮生錄》《相見歡》等耽美文學,也都來源於晉江文學城頭部IP儲備庫。平臺爭奪戰中,B戰、愛奇藝,甚至是芒果TV也都加入至這場“耽美”豪戰中。

這些IP儲備,無論是從小說粉絲體量、版權收入,還是後期成本投入來看,都較以往有了“質”的突破。耽美文學正在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權位”提升。

耽美劇AB面:成也腐女,敗也腐女

與耽美文學共同發展而起的,還有一類特殊人羣,在市場中,大衆將其稱爲“腐女圈”。顧名思義,即沉迷於自己或他人建造的夢幻世界,且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粉絲羣體。這類粉絲羣體也是直接促成“耽美劇”火箭式發展的重要原因。

《上癮》播出期間,原著作者柴雞蛋曾接受媒體採訪談到,即便該劇後續面臨下架,但其背後的經濟收入也不必擔心。事實也的確如此。《上癮》下架前期,第一批正版DVD資源三分鐘一售而空,7000萬冊的售賣體量,已讓該劇盈利164.5萬,隨後在多輪DVD和衍生周邊的發行下,該劇衍生收入十分可觀。

類似的還有今、去兩年引發圈層效應的爆款網劇《陳情令》和《鎮魂》,這兩部作品產出的豐厚經濟收入,也令主流市場感到驚歎。據悉,目前《陳情令》的線下收入已突破2億,而其同名演唱會,小說版權費用,以及後期賣出給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版權費用,尚未記入其中。

《鎮魂》的IP變現模式則主要集中CP粉文化和兩位演員個人身上。該劇在播出期間,以“巍瀾CP”發起的飯制寫真書上線不到一小時賣出上萬份,共計金額超150萬;而劇中主演之一朱一龍的粉絲後援會也曾爆發出驚人力量,將其身價抬至一線流量明星水準。

捧劇又捧人,可以說是這些耽美劇的發展共性,而其背後最大功臣自然離不開有着高活躍度、粘性受衆之稱的腐女經濟。其作品前期推廣模式,主要由這羣粉絲羣體自發組成“自來水”效應,從而逐漸走紅於B站、抖音等新型互聯網平臺。

(《陳情令》《鎮魂》在B站上的相關CUT多達90個)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耽美劇獲得大肆成功,離不開腐女經濟的推波助瀾,但諸多失敗案例也都與其有關。典型案例入如18年景甜、陳柏霖領銜主演的《火王之破曉之戰》,該劇是改編自遊素蘭同名漫畫,原著是一部BL向的耽美漫畫。改編之後的影視劇則將其改爲BG向,因此遭到原著粉大肆唾罵,一經播出便淪爲“撲街”之作。

類似的還有,今夏爆款《陳情令》拍攝初期曾傳出的“孟子義加戲”,該事件發酵後百萬書粉自發抵制,最終纔有了當前的《陳情令》。

不難發現,腐女經濟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具有強勢吸金的IP變現能力;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摧毀能力”。

慶幸的是,當下諸多耽美改編作品已經逐漸意識到這批粉絲羣體的固有力量,即在原著情感線的基礎上弱化劇中“基情”戲份,將其改爲社會主義兄弟情,一來可達到監管要求,二來也可滿足大批原著粉心願。

當下的耽美劇發展,顯然已初步得到主流市場認可。如果將《上癮》《鎮魂》《陳情令》取得的斐然成績,定位爲耽美作品A面;那麼以這三部作品爲首、形成對立面的已播作品,顯然已淪爲失敗的B面。慶幸的是,失敗已成過去,未來或許會出更多的A面作品。屬於耽美劇的春天,或許就要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