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獲悉,武湖TOD地鐵小鎮基礎設施項目將於2019年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67億元,2019年擬完成投資23.31億元。

據武漢地鐵官網公佈的招標文件所顯示,武漢市軌道交通21號線工程武湖地鐵小鎮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漢口北大道與漢施公路交叉口處,東面爲規劃道路,西臨現狀漢口北大道,南臨現狀漢施公路,北臨現狀鐵路專用線(地鐵21號線武湖站附近)。項目地塊規劃總淨用地面積約10760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99000平方米,容積率爲2.23。該土地現狀爲村莊建設用地和農用地。2016年8月,武湖地鐵小鎮成功完成設計競標,由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摘得其設計權。

2014年6月,我市通過了《關於支持地鐵建設的土地資源籌集意見和方案》,明確提出在全市5個新城區集中打造6個地鐵小鎮(黃陂武湖、新洲金臺、江夏黃家湖、江夏青龍山、東西湖走馬嶺、蔡甸柏林),每個地鐵小鎮規模爲1500畝至3000畝,總計規模爲13000畝。這6個小鎮均在新城區,可實現“30分鐘到達中心城、60分鐘穿城、2小時直達中部城市羣”。

武湖地鐵小鎮主要由住宅、商業、酒店、地鐵辦公 、軌道車站等功能組成。作爲距離漢口中心最近的地鐵小鎮,項目建成 後,將重點發展金融、商貿產業,爲漢口城市結構和佈局優化提供重要 支撐。

武湖地鐵小鎮規劃圖

按照整體的規劃圖,武湖小鎮將打造“一站一心”、“一核一網”、“一軸一帶”,以及兩大公園。“一站一心”就是武湖和高車站兩個站點,還有以站點爲核心的小鎮生活中心,商業零售、百貨購物、超市將應有盡有;“一核一網”就是區域綜合交通核及小鎮宜人便捷的步行網絡;“一軸”就是地鐵生態綠軸,“一帶”則包括濱水公園帶。

武湖地鐵小鎮規劃圖

現該項目已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建設公司項目管理部在方案深化過程中,主動與前期規劃發展部及後期招商部進行高效溝通,進一步確定了商業業態;並結合已建成商業項目中央空調選型及物業管理的經驗教訓,分析確定了經濟實用的中央空調冷熱源方案,充分考慮了後期商業與酒店分開計量、管理的需求,爲年內順利開工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以地鐵爲導向的區域綜合交通核體系,成爲武湖小鎮的亮點示範項目。這裏將依託地鐵,與公交、步行系統、“P+R”、客運巴士、火車、自行車、輪渡、出租車換乘,形成完備的“1+8”立體換乘體系。

青龍山地鐵小鎮規劃圖

武湖小鎮將參考紐約中央公園,打造自己的中央公園,同時規劃建設一座軌道交通主題公園。小鎮將參考解放公園的尺度,把中央公園與濱江公園帶串聯起來,進行保護性開發和利用,規模將是目前解放公園的好幾倍。而且公園不是純綠地,會植入一些休閒功能。

此外,有情調的露天菜市場、週末市集,有地鐵特色標識的軌道交通線網活力運動廣場、彩虹斑馬線,有特色的地鐵餐廳、地鐵博物館、地鐵藝廊,體現康健、養生功能的康兮小院等配套設施,都將在這座小鎮落地。未來,武湖小鎮建成後,居住人口預計會達到5-6萬人。

2019年3月19日,武漢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發佈了《長江新城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公示說明》。長江新城起步區範圍包括諶家磯、武湖兩個片區,涉及江岸區、黃陂區2個行政區。規劃範圍東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長江北岸,西至灄水河、府河,西南至張公堤路,北至四環線,面積約58.8平方公里。長江新城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市規委會通過的《武漢長江新城總體規劃(2017-2035年)》爲依據,以《長江新城起步區城市設計方案(深化)》爲技術指導,對接用地審批信息,對起步區用地佈局進行合理的優化深化,爲規劃管理提供依據。目前,控規方案已按程序經武漢市規劃委員會常務委員會2019年第一次專題會審議通過,根據《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現將該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19年3月19日-2019年4月18日。

14號線、18號線、20號線、23號線、25號線、27號線

軌道線路爲目前意向規劃線路

長江新城起步區位於武漢東北部的諶家磯至武湖區塊,面積約50平方公里。

規劃設計藍圖如下

阿海普建築設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設計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現存路網,優化路網格局,形成“一軸、一帶、兩核、三廊道、多心”的規劃結構。

起步區效果圖

一軸:爲長江主軸。

一帶:長江新城起步區東西發展聯動帶。

兩核:起步區內諶家磯核心區和武湖核心區。

三廊道:串聯起活力之谷、創智之谷、宜居之谷的生態廊道。

多心:將起步區劃分爲12個組團發展社區及組團中心。

亮點一300米新城之塔將成諶家磯地標

諶家磯核心片區地標建築效果圖

300米高的諶家磯江景主塔,將作爲地標展現長江新城的嶄新形象。在重點片區諶家磯的城市設計上,契合未來發展趨勢,將形成特色化天際線。

長江左岸:整體形成以世貿大廈、越秀財富中心、浙商大廈、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卓爾國際中心、龜山電視塔等爲代表的高層建築,錯落有致、步移景異的“城市五線譜”。

長江右岸:形成武昌濱江商務區和積玉橋段兩個至高標誌段,黃鶴樓及武昌古城風貌區形成控制區域,營造節奏舒緩、重點突出、尺度大氣的沿江天際輪廓線。

亮點二、武英高速將變“空中公園”

高線公園效果圖

未來從三四層樓推窗出去,看到的不是高速路而是生機盎然的公園嗎?起步區的設計方案描繪,在空中逛公園,觸手可得蔥蔥綠色不是夢。

起步區對境內武英高速局部拆除和改造,旨在構建宜人的慢行系統網絡,利用新河大橋和其部分匝道,將其建爲高線公園,形成空中慢行景觀廊道,同時連接諶家磯片區和武湖片區。

亮點三、“水陸空地下”出行像科幻片

立體城市效果圖

地上地下,以諶家磯和武湖兩大超級中轉站,形成無縫換乘系統,起步區500米內都有公交站,全區域可達性的覆蓋,以滿足市民的換乘需求。

“起步區共設置7個傳輸匯聚機房,可提供覆蓋全區的便捷智能服務。比如,規劃多個無人駕駛示範區域,選擇多條道路條件較好的幹道,設置無人駕駛專用道路,通過智能調度、網絡預約等方式,實現起步區內安全智能的無人駕駛。”

延伸閱讀:定了!長江新城將建沿長江綠道!

日前,來自上海、廣州、南京等地的專家從長江武漢段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岸線治理、景觀風貌特色彰顯等多角度爲武漢市出謀劃策。專家們認爲長江沿線要以減量開發爲主題,創意性地提出武漢可規劃建設長江綠道、長江畫廊,使其成爲又一張享譽國際的城市名片。規劃提出:將主城區段打造爲文化娛樂道,新城區段打造爲休閒林蔭道,郊野區段打造爲生態體驗道,並以百里江灘綠道爲紐帶,結合生態建設,營造百里江灘公園,將長江濱江帶做成國際知名的生態保護軸、公共活動軸和特色景觀軸。具體到長江新城:長江新城諶家磯段(主城區段)將打造成文化娛樂道,武湖--陽邏段(新城區段)將打造成休閒林蔭道,雙柳段(郊野區段)將打造成生態體驗道;沿府河、灄水河、泵站河、索子長河、倒水河、漲渡湖、舉水河建設垂江聯絡綠道;環柴泊湖、環陶家大湖、環漲渡湖建設環湖綠道。

濱江帶百里江灘綠道規劃圖

武漢長江大保護濱江帶規劃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初步編制完成。規劃涉及長江左右岸各約100公里的岸線,兩側各2-3公里的腹地,規劃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突出了建設“減量化”思路。

在對生態資源評估的基礎上,合理提出沿江作爲城鎮建設區域的面積比例,以及預留的生態、農業等非建設空間;分類分段制定沿江岸線保護和利用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碼頭、化工企業、污染企業等予以整改調整,實現減量開發。這一思路也得到了與會專家認可,南京大學教授張京祥建議,可以從現狀和規劃兩個方面做減“減法”,既要對現狀低檔次產業用地做減量,也要對長江大保護提出之前的規劃用地佈局做減量,同時要加強“減量化”發展的土地、財政配套政策研究。

武漢長江段濱江帶生態結構圖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打造濱江特色景觀是規劃的一大亮點。“未來長江左岸、右岸將不會形成連綿都市,而是現代都市與郊野自然分明,人工建築與自然美景並存”,負責該規劃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亞平介紹。規劃提出“百里藍綠荊楚畫廊,長江生態修復楷模”的目標,制定了濱江帶山、水、林、田、湖、草等保護和修復思路,提出在主城區已形成的江灘公園基礎上,長江左右岸各規劃建設一條近100公里的濱江綠道,打造全球獨一無二的“雙百里”江灘綠道,其中,主城區段打造爲文化娛樂道,新城區段打造爲休閒林蔭道,郊野區段打造爲生態體驗道,並以百里江灘綠道爲紐帶,結合生態建設,營造百里江灘公園,將長江濱江帶做成國際知名的生態保護軸、公共活動軸和特色景觀軸。

與會專家對武漢長江沿線濱江帶規劃建設獻策。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姚崇懷建議,武漢可考慮建設升級版江灘,可以結合農業觀光、賞花休閒開發農業公園,還可以利用武漢“橋樑之城”的特色,打造橋頭公園,營造森林、綠地、溼地等多種景觀類型。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黃建中提議,武漢東湖綠道已享譽世界,規模更大、景觀更鮮明的長江綠道可作爲武漢又一張國際名片。

來源:長江新城匯 長江日報、城市文化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