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潮歌導演最新戲劇作品《只有峨眉山》9月6日正式公演,隨着首演時間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川主河畔這個與衆不同的“戲劇幻城”。《只有峨眉山》即是承載着此任務前進的,TA蘊含着中國人最質樸的情感。

王潮歌 戲劇幻城

Unique Mount EMEI

只有峨眉山

王潮歌導演最新戲劇作品《只有峨眉山》9月6日正式公演,隨着首演時間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川主河畔這個與衆不同的“戲劇幻城”。何等幸運,走進了峨眉山,走進了這座幻城……來,我帶您,預習一下這夢幻的戲劇之旅。

117畝大型劇場羣,

50萬片瓦片,

6大表演空間,

395個房間,

4355件老物件……

這裏時空錯至,無始無終,

戲劇國潮由此開始。

/ 戲中回不去,戲外共鄉愁 /

“現在社會發生了這麼多、這麼快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鄉村到了城市,但是到了春節,也會回到家鄉,看到自己的故鄉,自己成長的地方,也許會有一些觸動。”

——王潮歌

中國人對故鄉有一種執念,即爲鄉愁。中國人從古至今,對故鄉的歌唱從未停止過。從兒童啓蒙詩第一句“牀前明月光”開始,“鄉愁”似乎就烙印在每個中國人文化記憶中。從漢樂府中的“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到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再到納蘭性德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種愁緒是一脈相承的。

“鄉愁”是王潮歌導演創作《只有峨眉山》的基點,她希望,給你一個地方去安放鄉愁,安放童年。她說:“我希望人們走進這裏(雲之下),沉浸在一片青瓦一豆燈光之下,撿拾童年,安放鄉愁。”鄉愁之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解讀,但是最重要的是, 鄉愁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佔據重要一隅。

/ 心底之故鄉,現已爲幻城 /

也許你離開土地很久了

也許你離開帶着鹹腥味的水很久了

也許你離開火塘很久了

也許你離開嘎吱作響的竹凳很久了

也許此刻你正急迫地想要趕快完成你手邊的事情

也許你此刻正急迫地想走回更時尚、更華麗、更豐富的都市

這都沒有錯

但是恰巧,此刻,你和這個小小的村莊不期而遇,撞了一個滿懷

——摘自《只有峨眉山》雲之下

故鄉記憶的大門是需要用一些特殊的鑰匙才能被打開的,《只有峨眉山》的工作人員正在爲你鑄造這把鑰匙。 藏着情書並被埋在樹下的鐵盒子,退休在家每天樂呵呵打麻將的母親用過的麻將桌,已經補丁得看不清原樣的花襯衫,還有當年跟同桌借來的到現在也沒還回去的小橡皮......這些被我們遺忘在角落的塵封回憶,被《只有峨眉山》的工作人員一件件,一樁樁挖出來,擺在了土牆的後面,他們就那樣只跟我隔了一道牆,卻令我伸長了手臂也夠不到。這不就和你的故鄉記憶一樣嗎,盈盈繞繞,卻始終觸碰不到……

爲什麼是一座村落?爲什麼它會是幻城?

2018年,王潮歌爲了尋找合適的舞臺,又一次進入高河村。當時,村民前後離開了村子,獨留下老屋經受歲月的侵蝕。煙火的痕跡讓王潮歌想起了兒時的月光、衚衕和大院,她當即決定不拆了,把這座村保留下來,直接在原村的基礎上開始改造。

原風貌舊村落、中國最大實景村落劇場、遊客行進式觀演,穿行雲間,漫遊“天上”與“人間”,感悟鄉愁裏的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峨眉山》將以前所未有的“戲劇幻城”形式,爲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靈殺傷力”。

/ 如在雲海,俯瞰人間 /

《只有峨眉山》整個演出分爲雲之上、雲之中、雲之下三個部分。“雲之上”是新建的主劇場,如同在峨眉山金頂俯瞰下面一樣;“雲之中”則通過景觀打造漫步雲朵之間的穿行感受;“雲之下”就由自然舊村落改造而成。從舊村落到主劇場,能夠讓觀衆感受從“人間”到“天上”的一種漫遊體驗。

“雲之上”是情境體驗劇場,包含6大表演空間。你的觀劇體驗正像觀察事物,被吸引然後逐漸靠近,層層遞進。起先坐在觀衆席上遠看,然後走到舞臺旁,甚至你可能走到演員中間。然後你就可以盡情享受《只有峨眉山》給你的上帝視角,彷彿站在金頂雲海之上俯瞰人間。

“雲之中”的存在是爲了讓你一靠近就開始入戲。白色礫石+屋頂+雲霧,30個戲劇表演點,30分鐘時間不知不覺走進幻境。

“雲之下”則是中國最大的實景村落劇場。佔地2萬多平方米,395個房間,24場院落戲劇,2個廣場大戲,92個散點戲劇。

這裏是最讓我好奇的所在。在未來來得很快,一切都忙着更新換代的今天,一個沒有古建築,一片好木雕都沒有,甚至毫無名人生活痕跡的村莊會有怎樣的藝術表達? 當你在村子裏自由探索時,可能沒有故事、沒有演員、沒有衝突,卻依然能感受到戲劇的濃度,這是非常妙的體驗。

/ 同聲相應,聲應氣求 /

我從未在鄉村生活過,但不知爲何此時對鄉村的情感如此濃烈?

這又不是我的故鄉,爲什麼有那麼多讓我感懷的地方?

一個不起眼的、最普通的一個小村莊,每天的炊煙、苦日子中的一點小幸福。當我行進在這個村莊裏,通過窺視一位呂姓、王姓人家的生活。一位石匠、一位小姑娘的房間。來引發自己的思考——這是誰的生活?自己的?父輩的?朋友的?這是你我的回憶,這是你我的鄉愁,這是你我對故鄉一點一滴的懷戀吧……

《只有峨眉山》的心靈殺傷力,或者說王潮歌導演的心靈殺傷力,就在這凸顯的一覽無餘。王導會調用一切手段,讓你聽見,不僅讓你聽見,而且讓你跟他一樣共鳴,一樣心跳,一樣震顫起來。這就是一個完美的作品。亦因如此,這些已經快消失在你腦海深處的思戀和情緒,就這樣重現人間,再度發出聲響。

/ 以國人之情,創國人之劇 /

中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審美的意識,有自己對於故鄉和情感的理解……在《只有峨眉山》中,你能感受到王潮歌在奮力的告訴世界中國人的價值觀。

中國人的情感

雲之上登上金頂的奶奶告訴我們——活自己,只能活一個角落,活別人,可以活整個世界。雲之下可愛的三兄弟告訴我們——要走出小村莊,無論如何都要去深圳!如此的情感,也只有國人能理解透徹,也能將劇中的情感轉移在自己身上。是的,我們應該有地方安放情感,我們應該覺得人間值得走一遭。

你說這份鄉愁,外國人懂嗎?

中國人的審美

有時候,我們會問自己,或者問別人 — 中國的顏色是什麼?有人會說中國紅,有人會說五彩斑斕,但是我想說,中國的顏色其實就是生活的顏色,家長裏短的顏色……飽和度很高,以爲中國人太熱愛生活了。

《只有峨眉山》的顏色,就是這樣的。用昏黃的燈光照出我們的鄉愁和童年,用不同色彩展示每一個人的狀態,用炫目的色彩表現我們奔向嶄新生活的精神……

你說這色彩,外國人懂嗎?

中國人的劇

與我同行的,有青年,壯年和老年人。也許我們來自不同的階層,來自不同的省份,甚至我們的語言都有很大的不同……當某一幕出現時,大家不約而同的感嘆顯得格外矚目。王導用根植於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組成了這一幕幕清淨,讓觀衆在自己的土地上看我們自己的故事會格外容易產生共鳴。

你說中國人的點,外國人懂嗎?

/ 弄潮而歌,戲劇國潮 /

2019年“國潮崛起”正當時,戲劇、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火熱......國潮也再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中式印花”,而融入了更多深入骨髓的思考。潮人們越來越明白,將中華文化的靈魂注入,傳承中華基因,而後融入世界潮流,才能讓中華傳統文化真正地重放異彩。

《只有峨眉山》即是承載着此任務前進的,TA蘊含着中國人最質樸的情感;TA呈現了中國人對於生活,對於世界觀,甚至對於“活着”最基本的思考;TA呈現了最中國化的變遷與歷史。通過劇組的努力,用聲光電,用互動方式,用行進式表演方式,讓這些情感和思考更加具象化,這就纔是真正的“國潮”。如果中國文化,中國審美可以因爲觀衆對於《只有峨眉山》的喜愛走的更遠,那麼,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感謝閱讀

走進王潮歌的戲劇幻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