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精准施策 构建产业扶贫大格局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截止到2017年底,我市统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还有13.5万人。要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发展产业扶贫是关键,产业做好了,贫困户才有了持续造血的功能。然而,做什么产业,怎么做产业,如何可持续?我市给出的答案是,精准施策,构建产业扶贫大框架。

在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我们看到每家每户都有个大院子,原来多数种植玉米,产量低,也卖不上好价钱。里面种着芦笋和辣椒。村民杨成思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这些蔬菜从种到收,合作社全程统一。

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王家湾子嘎查村民杨成思:一共7亩地,预计能收入一两万块钱吧,每年种的玉米,7亩地的园子也就挣1000多块钱多说。

让杨成思一家受益的,就是旗里实施的小微产业扶贫项目。小微产业扶贫就是百姓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大到乡镇苏木,小到嘎查村,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牧则牧。眼下,这种人口参与度高、投资小、见效快的“菜单式”小微产业扶贫正帮助贫困户种下产业发展的“摇钱树”。

翁牛特旗扶贫办副主任侯海生:小微项目计划投资8800多万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种植业、养殖业或者是其他一类小型项目,由贫困户自主选择项目自主实施,程序上实行户选项、村申报乡审核、旗备案。

一个个小微产业在翁牛特旗展开,让一个院子撑起一个家,贫困户的脱贫之路也走的愈加自如。

此外,我市还依托一个个龙头企业,一个个扶贫产业园,通过产业帮扶,试下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在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双胜村,70岁的苏景文就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庭在他用扶贫款买了两头母牛开始,渐渐看到了希望,生下牛犊后,原野集团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

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党委副书记付林:算上低保金 算上养牛的收入再加上其它一点补贴再加上土地流转 这些钱我大娘你俩够花了吗

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双胜村村民苏景文:这也就够用了 生活也就没啥问题了

原野集团建设的万头肉牛科养加一体化扶贫产业园项目可带动农户进行肉牛扩繁和架子牛育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企业采取扶贫资金打捆和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给他们分红。现在,阿鲁科尔沁旗谋划了7个扶贫产业园区,涵盖了全旗草业、肉羊、肉牛、肉驴、甜菜和旅游六个主导产业。

阿鲁科尔沁旗扶贫办主任贾文志: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和草牧场获取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实现了资源变资产 二是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或者公益性岗位 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 三是企业为农牧户提供农保姆或牧保姆式的服务 贫困户间接从企业获取收益 四是政府投入资金形成资产 量化为股权 农牧民持股参与企业的经营 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资金变成了股金 农牧民变成了股东

截至目前,我市12个旗县区全部完成了2018-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入库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等类型项目2.2万个、计划总投资190亿元,覆盖贫困人口8.8万户、19.1万人。建设了73个产业园区,覆盖655个贫困嘎查村,带动贫困户3万户、7.1万人。先后引进德青源、东阿阿胶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培育了佰惠生、蒙都等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地方扶贫龙头企业,全市239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订单收购、吸纳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产业助脱贫 精准谋长远

我们总是说,产业扶贫是真正为贫困户“造血”的扶贫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干部群众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催生出一个个扶贫产业,打造着一列列扶贫经济。

在我市,身陷贫困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份收入,即使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扶贫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日日奔波,扶贫产业园建设每推进一步,他们身上所挑的扶贫重担就会轻上一分。龙头企业在乡镇村庄落地生根,每承担一分社会责任,都积攒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无穷力量。

脱贫,这一场持续经年的“接力跑”还在路上,这一场蓄力前行的持久战还在继续。产业不断扩大,生活朝朝向好。

我们知道,今天处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是胜利者。

赤峰新闻综合频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