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德化7月9日電 (許華森 李宏圖)“臺灣泥鰍生長快、抗病強、養殖密度高,最大的特點是一隻泥鰍體重可達100多克,體型是普通泥鰍的四、五倍,生長速度是野生泥鰍的5倍……”在福建省德化縣南埕鎮蟠龍村,返鄉創業養殖“臺灣泥鰍”的梁得賢已經頭頭是道。

套養在稻田裏的“臺灣泥鰍”。 許華森 攝

近日,當筆者探訪位於蟠龍村的龍達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時,養殖基地的創辦人梁得賢和幾名養殖人員正在給300餘萬尾的泥鰍餵食。小泥鰍們歡快地一躍而起,盡情地享受午後盛宴。

“天上斑鳩,地上泥鰍”,泥鰍以其味道鮮美而被廣泛稱讚,因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頗高,又被稱爲“水中人蔘”,市場上供不應求。梁得賢的泥鰍池靜臥在山谷裏,一尾尾大小不一的泥鰍不時躍出水面,給寂靜的山村平添一股股盎然生機。

“去年5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帶領下到武夷山旅遊,在附近的養殖場參觀時。當聽到養泥鰍畝產能賺兩三萬元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梁得賢說。

隨後,梁得賢專門花時間前往南平、漳州、浙江等地,開始對泥鰍育苗基地展開實地考察。通過對比,他了解到蟠龍村氣溫、水質等都符合養殖泥鰍。當看到許多泥鰍養殖基地做得風生水起時,梁得賢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回鄉後,他開始選址、流轉土地、開挖水塘。很快,60餘畝的土地流轉到了梁得賢手中。通過對不同品種的泥鰍比較,最後,他選擇了引進新品種“臺灣泥鰍”。

“良好的山區生態環境和優良的水質,在蟠龍村有這得天獨厚的養殖條件,在綠水環抱中,泥鰍喝着山泉水成長,這樣養殖出來的泥鰍味道鮮美,口感極佳。”他說,通過邀請養殖技術專家上門指導,平時自己通過網絡、書籍不斷學習提高養殖技術。

“今年,我又試着在20畝稻田裏套養泥鰍,不僅能有較高效益,而且符合綠色農業發展方向。”梁得賢說,稻田裏只施有機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這樣的稻米品質有保障;泥鰍以稻田裏浮游生物爲主食,只需喂少量的飼料,品質也會好。

“品質好,才受市場歡迎。”臺灣泥鰍養殖的成功,吸引了許多當地和周邊地區養殖戶的關注,不少村民開始跟着梁得賢養泥鰍。考慮到養殖致富經的複製及傳授需採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梁得賢申請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戶加入,合作社統一提供魚苗、商品魚和飼料、技術指導、銷售信息服務諮詢等一條龍的服務,帶動當地老百姓走上了致富道路。(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