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木壘縣英格堡鄉:鄉村振興與旅遊扶貧之路

“月亮地這個小山村還真不錯,不僅民俗文化原汁原味,住宿、遊玩、體驗項目也不少,這裏有清新的空氣、清澈的山水、清秀的風光、清幽的環境、清純的民俗,真是滿足了我們此行享受迴歸田園時光、尋找鄉愁的需要,下回要把家裏的小孩和老人都帶過來體驗一下。”日前,烏魯木齊遊客劉虹來到位於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的月亮地村遊玩體驗二十四節氣之寒露活動後意猶未盡的說。

月亮地村地處東天山北麓,位於英格堡鄉北部,距木壘縣城34公里,全村總面積18.13平方公里。就是這個小村莊,在2014年,由國家住建部、文化部等七部委聯合命名爲中國傳統村落;2015年,申創爲昌吉州生態村;2017年申創爲昌吉州文明村,並被評爲“新疆十佳特色鄉村遊”目的地;2018年,被評爲昌吉州鄉村旅遊示範村,併成立了昌吉州鄉村旅遊實訓基地;被中國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評爲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旅遊+扶貧:小山村有了大變化

十月裏的月亮地村,天空,高遠明透、風輕雲淡;山川,層林盡染、靜寂寥廓;原野,果蔬豐腴、處處飄香;農家,倉滿充實、豬壯雞肥;農人,喜笑顏開、幸福滿懷,儼然一幅大自然精心繪就的秋意圖。斑斕、豐盈、沉靜又有質感。

如今的月亮地村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見山望水覓鄉愁的好去處,對於當地農戶來說,則是脫貧增收的福地寶地。“我把土地流轉出去開民宿客棧快兩年了,以前就是種種地,再外出打工,人辛苦不說關鍵掙不上啥錢,現在來我們這裏的遊客越來越多,月亮地村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我們的民宿客棧生意特別好,有的時候啊不提前預定來了還不一定有位置呢。”月亮地村樂吉祥客棧老闆張吉英高興的說。

看着眼前農民富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月亮地村,誰又能把它和前幾年那個農民只得靠天喫飯,外出務工,一家人一年到頭才團聚難一次的衰敗村落聯想在一起呢?

近年來,木壘縣政府陸續投入3000多萬元,將月亮地村保護開發與改善村民生活及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具有濃厚鄉土文化傳承的古樸村莊景區,月亮地村成爲集文化體驗、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民宿爲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點。鄉域內生態旅遊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一代代英格堡人守着綠水青山,終於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

走進月亮地村的民宿客棧,統一標準規劃佈置,每家室內都佈局大方美觀,均設有免費wifi,庭院花草繁茂,整潔乾淨,菜園種有各類有機綠色天然無公害蔬菜,家家客棧都有自己的招牌美食,同時,也是保留有最原味的農家飯菜,是記憶中媽媽的味道,也是鄉愁的味道。

二十四節氣民俗文化活動是英格堡鄉黨委、政府結合全域旅遊推出的旅遊+扶貧特色活動,始建於清末民初的月亮地村是中國傳統村落,也是漢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這裏的人們始終遵循這最傳統最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崇敬自然的心態對待生活,臘八、驚蟄、穀雨、寒露······每個節氣有每個節氣最原生態的味道,爲的就是勾起每個人心底最爲濃郁的鄉愁味道。2018年,英格堡僅依靠二十四節氣旅遊扶貧民俗文化活動吸引遊客近2萬人次。

在談到旅遊扶貧時,英格堡鄉黨委書記馮錦年這樣說到:“我認爲把“綠水青山”轉變爲“金山銀山”就是旅遊扶貧最好的方式,黨中央一再強調,“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旅遊扶貧對貧困戶而言也是最具尊嚴的扶貧方式,可以把“扶貧”和“扶志”有效地結合起來。目前,我們鄉通過融資貸款、民政救助等多種方式上都對發展旅遊業的羣衆有不同的優惠政策,僅月亮地村144戶居民就通過每戶補助6萬元改造拔廊坊,投資近千萬,英格堡鄉通過發展旅遊,就業多了,老百姓富了,貧困羣衆有了參與感、成就感、尊嚴感。”

喫上旅遊飯,村民腰包鼓起來

月亮地村以前有個貧困戶叫楊志鵬,月亮地村整村推進發展旅遊業後,他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支持下,拿到了6萬元改造拔廊坊,民政救助上又補助了8000元,幫助他修繕了養殖棚圈,他將自家房屋改造後開起了民俗客棧,用自身的辛勤勞動向遊客提供旅遊服務,將自家的房屋、土地、農副土特產品等向遊客出租出售,取得收益,獲得報酬,現在生意蒸蒸日上,成功脫貧。

當地貧困戶馬蘭花也一邊蒸饃饃,一邊開心地分享她的收穫:“我蒸的饃饃和烤的鍋盔特別受遊客歡迎,自己種的小麥和的面,再把自家種的胡麻、薑黃、紅花放進去,遊客就特別喜歡,還有好幾個烏魯木齊的遊客加了我的微信,定期就讓我給他們快遞寄鍋盔,也不知咋的,這些我們天天喫的家常饃饃竟然成了香餑餑啦!”

讓遊客喫農家飯,幹農家活,嘮農家嗑,聽農家戲,賞農家景,最後拿農家特產,極大的豐富了旅遊商品市場,又有效帶動了旅遊產業扶貧。

創旅遊品牌 系列組合拳帶動增收

臘八喝粥、驚蟄春耕、端午帶荷包包糉子····今年以來,冠名爲二十四節氣民俗活動文化之旅在英格堡鄉開展的如火如荼。

月亮地農耕博物館運用圖片、文字、實物等表現手段將新疆漢民族農耕源流、農耕器具、農耕風貌、收穫儲存、家居生活、炊事飲食、傳統習俗、休閒娛樂、鄉村工匠等有關農村、農業、農民的各種元素彙集起來,全方位勾畫出了近現代新疆漢民族農耕文化的全景圖,展示了新疆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歷史節點。

新時代來臨,如今的鄉愁,儼然已成爲一種精神力量的傳承,記住鄉愁,也就是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流傳千年的傳統文化。追憶心中的鄉愁文化,思人、思家、思國,用飽含情感的心態,追尋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木壘縣英格堡鄉,一個帶您找回兒時鄉愁的地方,正以一個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面貌向人們展示她獨有的魅力!

圖/文:張倩倩

本期編輯:李昱菲

校對:周靜

審覈:張子斌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