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我们是乒乓11分,关注我们的粉丝不会有不认识的球员,所以当我意识到马龙第一轮的对手是弗洛雷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担心的:两人2016年的韩国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交手过一次,马龙四比三获胜(虽然最后一局11:1俩人还转圈来着),并不那么好打。比赛开始的时候,马龙用了很多小技巧,很多正反手速度,击球质量也轻,对手一碰就回去,加上发了很多低抛逆旋转,我觉得我看的是一个2011款老年马龙。

乒乓11分小红花环节

首先点名几个最近打的比较好的同学。

很难说他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状态好(维持一段时间才知道),但他们最近冲击力超过以往。

首先当然是马提亚斯法尔克(结婚改姓之前姓卡尔松)。他的正反手攻击力一贯相当亮眼,一旦他能保持命中率,就能打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球。因为夸张的身高和力量,他在正胶打法中攻击力和进攻范围都是前无古人,现在这个年月更不好适应。这次林高远开始被打到满脸问号,幸亏磕了回来。

除了命中高,他短球这块也严密了一些。正胶回短球不太走,在这个满地拧拉的年代容易让反胶不适应。这之外,现在这个球想拉得比较软比较转比较困难(传统用来对付正胶的一招),但是速度一快他很擅长发力打弧圈。

不过相比起正手,他的反手才是吃饭的本钱:因为臂长,他得拉手不用很大就能送出足够长的距离。最近他开始有一些反手直接发力抽直线,一旦上台威胁很足。他的正手偶尔失灵,反手半台却稳定很多:跟他打的一个策略就是硬着头皮先盯住反手,有机会往正手一变。正胶对击球点要求非常高,逼迫他走起来打,难度很高。

其次是林昀儒。2001年出生的小朋友,相比法尔克靠夸张的力量,小小林的脑袋才是他立身之本。他最近的反手攻击性开始提高,加上他一直都对怎么打很有主意,让他在现在这个节奏比较线性单一的比赛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办法摆脱。

现在乒坛的大环境对他也有不太有利的一面:现在男子比赛中,力量小几乎就是原罪。小小林的目前的绝对质量如果不能跟着年龄一起上来,那接下来的发展就更只能打得更凶(想想丹羽孝希)。这种情况其实类似于打牌的时候本钱少,脑袋亮光固然能打的妙笔生花以小博大,但是稍有不慎也容易原形毕露。

第三个是弗朗西斯卡。小弗同学近期状态不错,联赛赢波尔,上一站发挥不错,这次公开赛也赢丹羽(以前大块头一直被泥洼欺负得一愣一愣得)。他相对于以前其实最大得进步就是……不丢球了。他人高马大,非常壮实,所以速度偏慢。在高水平对抗中经常看着像慢动作被打得拉不出手,勉强发力就经常失误。最近看起来动作速率变快,加上本钱雄厚力量大,对手一旦被打上两下非常头疼。

如此说来,小弗和小小林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反,一个力量过剩使不出来,一个智商点太多力量忘加了,也是有意思。

之前这几位都是外协会的,我们这边男子就显得不那么好看了。

预选赛大头于子洋第二轮淘汰,薛飞第四轮输给小小林,只有周启豪晋级,然后正赛第一轮输给法尔克。大胖正赛第二轮被张本横扫,难听点说,除了塔尖上这几位,剩下的诸位这次比赛发挥没什么亮点。

这也有点客观原因:这次比赛的预选赛强度非常高,塞满了世锦赛团体赛各个协会的前两号主力,小一些公开赛的冠军等等,但是总体而言,参赛八位中剩下五位不声不响的被淘汰了,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男队的梯队现在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塔尖上几位战斗力仍然在,小胖未来还长,但是这之外,也就一位时有时无的有上来顶一下(这次是林高远,有时候是大胖),总体来说没能跟上之前的步伐。相比之下,93年前后这一波虽然没得到打成主力的机会,但是翻一下公开赛战绩,不太有大主力之外团灭的情况。

德国队的教练理查德普劳斯很多年前表示过,中国有很多很多出色的选手,但是马龙樊振东也不是满地跑的。他举例说闫安,也是个出色选手,但是也不能稳吃奥恰洛夫萨姆索诺夫(当时欧洲最好的几个)。这当然是他当时的观点,但是现在看过来,男子这块,我们还真需要大概这个位置的球员了。

笼统地说,现在的年轻选手似乎缺少一些大赛经验:大家似乎都是在家里打的繁花似锦,一出门枯枝一根,给人一种没把自己这点东西最干的捞出来的感觉。熟悉一些的对手,似乎怎么都能来两下;遇见套路不一样的,要真章的时候反倒不知道怎么弄了。

女子的情况多少好一些。

除了大主力之外,陈梦朱雨玲们还在努力追赶步调;然后,孙颖莎王曼昱们也在卡着她们的步子;再往后,还有何卓佳这样的选手:我吃不准她有没有任何能成为主力的机会,但是她因为打法和拼劲,几乎对任何人都有取胜的可能。

相比男队,女队的层次更丰富一些,大概年龄分层每三四年一批,每批都有拼着劲儿往前挤的人。

说到这想起来一个以前的段子:有一年一个苗子特别突出,远比其他人好很多,理所当然的就上了一队;但是当时队里捉摸着她本来年龄也小,就拉一个上来太突出,不太好,所以又调了一个上来,算是陪陪。

后来的发展很妙:那个当时比别人好很多的苗子是郭跃,拉上来陪陪那个是李晓霞。

这么说来,樊振东出来太快可能对队里竞争力的影响比预期还要大些:91年之后还没有人成为主力的时候,97年的樊振东直接成为主力,压住了之前七年的人不说,比他小两三岁的机会人也少了不少。前前后后十年的运动员马上没机会了。固然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但是时不时的我也会想,如果想当初那样队里做点什么的话,现在局面会不会有点不一样。

不过女子这几位,多少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丁宁:她居然真的还在坚持和抗,真的很有毅力。她这次对伊藤的处理其实远比两人的上一次交手要好很多。当然伊藤这次远没有上一次打的兴发(这么想小猪也是倒霉),不过事后诸葛亮的说,丁宁输给伊藤的那次,有相当丁宁自己没处理好的成分在。

或者更简单的说:如果男队这次有谁能像王曼昱一样连续赢丁宁刘诗雯,这篇文章起码短一大半。

乒乓11分小黑花环节

之前说几位这段时间表现好的,如果要说表现不好的,平野美宇算一个。相比17年,技战术和状态而言,她退步了不少。状态有好坏,可类似她这种情况看起来是对自己的方向迷茫了,对怎么发展失去方向。所幸她还年轻有时间,但是运动员好年头就那么几年,转瞬即逝啊。

最后让我们说说那个男人。

因为我们是乒乓11分,关注我们的粉丝不会有不认识的球员,所以当我意识到马龙第一轮的对手是弗洛雷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担心的:两人2016年的韩国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交手过一次,马龙四比三获胜(虽然最后一局11:1俩人还转圈来着),并不那么好打。

那会是2016年,现在的马龙刚从伤势恢复,而且三年过去了。

比赛开始的时候,马龙用了很多小技巧,很多正反手速度,击球质量也轻,对手一碰就回去,加上发了很多低抛逆旋转,我觉得我看的是一个2011款老年马龙。

但是到了打波尔的时候,整体强度就提升了一个档次:马龙标志性的开局强出现了,在前三板上比较主动。不过更重要的是,击球质量开始上来了。要知道,马龙大概是最早意识到这个球要怎么玩的那几个人之一:他和樊振东的世锦赛决赛充满了火花闪电的高质量对磕,这种球到对波尔的时候才开始有所恢复。

四比零的结果,倒不是说马龙的技战术恢复的有多么好,而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上成功;他前三板一直很好的控制对手,导致波尔虽然一直挣扎,但是没法解套。马龙方面,他的击球质量比上一场肉眼可见的变强,但是仍然不能说接近自己最好时期;他仍然需要比以前多的板数来得分,也经常有原本有把握的球被回头的时候。控制时候的弧线,严密程度也不如以前;但是变化和思路都开始一点一点跟上来了。

到水谷隼的时候,算是对击球质量的考验:众所周知的,日本一哥是个牛皮糖,虽然这几年他一直在把击球点往台前提,但是一般实力不如他的选手首要的困难还是打不死,然后才是被他打死。虽然马龙伤病刚恢复,水谷隼据说眼睛也有状况(不过我总是觉得他眼睛那状况怎么听怎么像手机玩过度,就那么一说),这次打起来他也不侥幸,前几局都是很放开的拼马龙。

到了这轮比赛的时候,马龙的发力都已经开始非常近台了。加上水谷隼也比较拼,双方的相持开始变得非常短,这开始有一些马龙巅峰表现的味道了:短时间近台的高强度对抗,虽然水谷不是樊振东。

第三局水谷把眼镜戴上了。我合着估么是这么个道理:他自己说,眼睛的状况让他动视力受损看不到球(话是这么说,也没见他打不着球),所以对上马龙这种方向不能提前预测的,必须自己想办法先打。但是0:3之后这招显然行不通,干脆换上眼镜(据说对视力情况有帮助),然后正常打打看吧。

不得不说,换了眼镜之后还是牛皮糖得心应手一点,水谷居然一路领先。但到这个份上,大势已去了。

到了许昕的时候,马龙已经看起来和最好的时候很相似了,虽然相比他巅峰的差距还是明显:以前对许昕,他能通过前几下的质量和严密几乎不给许昕退台的机会;这场球,许昕能比较从容地退台,还有好几次背回来了马龙的进攻。

不过这场比赛可能还真的创了造历:中国乒队历史这么多年,两个已婚男人碰头的次数应该屈指可数,没记错的话都被马龙许昕用上了。

咳,说笑说笑。

这场球的转折节点在第四局:许昕5-2开局领先,然后马龙先换了个高抛发球;6-4的时候马龙仍然高抛,许昕一拉马上反手敲了一下;然后10-9的时候马龙发一个正手半出台,紧接着又敲了许昕一个;10-10的时候,马龙神摸了一个正正手短球;最后10-11的时候反手一拉擦网,拿下一局。

到了这里,马龙的心态就完全打开。虽然许昕仍然可以在中台前所未有的回击马龙的攻击(包括第六局7-5那个中台反手绝命大回背),但是马龙在心态上已经已经控制住局面了:他还是那个前三板出题王,所有人都要跟着走,包括队友许昕。

决赛某种程度上是半决赛的重演:林高远对队友的竞技水平波动比较低,而且是为数不多打出来比马龙更快的选手。马龙从0-2落后,到后边2-2平,然后第五局开局0-4落后:传统上擅长开局的马龙很少挖这么大坑给自己跳,但是他似乎的确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开启他连续的组合拳套餐。

2-7落后,反手侧切,贴一下之后反手摆一个大斜线;3-7,慢搓之后发力撕林高远斜线;4-7慢拉正手小三角出台,正正手一围然后正手一板;5-7,6-7连续两个底线场球到反手中间位置和偏正手位置,完全顶住林高远;8-9之后又一个场球然后撕林高远斜线。

连续的窒息操作。

看着有点见老

现在的马龙,在我看开始有一些2009年马琳的意思:他仍然是个很强的选手,但是他需要开始在大赛中一点点找感觉了。一旦走到决赛的球台前,他仍然非常可怕。马龙不是精力最充沛的选手,长线消耗不是他的首选。这种人像那些武侠小说中的老年剑圣。拼力气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但到见生死的时候,他们总能变成曾经的自己,即便刚才看着还摇摇晃晃,顷刻间就神威凛凛。

但是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无论是比赛前几轮,还是开始前几局。

马龙因为年轻弥补起来的东西终究会还给时间:目前看来,他的击球质量恐怕不会越来越强,但是马龙之所以是马龙,在于他足够争取,在于武器库里有足够多的东西。他或许不再能打出以前的质量,但是他能在正确的时间点摸出绝妙的短球,或者用并不被人熟知的反手敲击锁住队友,把球打到意想不到的位置。

像曾经的马琳一样,在大赛中,或许前几轮才是马龙最大的威胁:你用不着担心他在决赛上的表现,因为你知道一旦他在那,他就是那个曾经的剑圣。但是到决赛路途遥远,能不能把这口气屏到决赛,反倒让人担心。

对于马龙来说,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情况。不过运动生涯如此,生活也总是这样,一步一重天,每个阶段都有新挑战,大家共勉吧。

版权声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版权归乒乓11分所有。

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关注后记得回复八卦哟~)

实时与我们沟通,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乒乓11分

除了不定期推送独家原创文章,我们还不定期奉送独家比赛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八卦和比赛信息从不群发,随时可能有新内容,旧内容不会滚动推送,只有发送关键字的朋友才会看到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