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劉禹錫

  秋天真是個好時節,氣候舒爽,萬物收穫,盛開在秋日的花,其實也並不比百花盛開的春季來得少。

  滿城盡飄桂子香的時節尚未落幕,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日子已經悄悄到來,不同於桂花的含蓄低調。“菊”的綻放從來是高調張揚的。

  古往今來,關於菊花的詩詞也特別多,今天我們就在秋風中,聊聊那些充滿個性的——菊花詩

  

  待得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時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詠菊

  

  黃巢

  黃巢的這首《詠菊》,因爲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而近乎家喻戶曉。人們關注的不是詩的藝術性,而是這位“農民起義領袖”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霸氣與殺氣。古往今來,能夠把菊花寫得如此充滿兵戈之氣的,大概也只有這一類梟雄人物了。果然是“詩如其人”。

  黃巢似乎很喜歡菊花,他另有一首《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首《題菊花》沒有《詠菊》那麼有名,但遣詞造句更爲工整文雅。只是一句“他年我若爲青帝”依舊暴露了野心。

  歷史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朱元璋也寫過一首菊花詩: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 遍身穿就黃金甲。

  這首明顯是借鑑了黃巢的《詠菊》,只是藝術性更差。不過,帝王詩,從來是不可以文人詩論之的。

  

  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

  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興八首

  【其一】

  

  杜甫

  “詩聖”杜甫一輩子都活得苦逼。時時“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卻依舊時時不忘“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菊花,到了杜甫的草堂前,也就不得不承擔起憂國憂民的重任。

  少了幾分灑脫,多了幾分悲涼。安史之亂的煙塵四起,那菊花的金色,也不免黯然失色。而身處亂離,還有幾人,記得開元盛世,那菊壇的霓裳羽衣呢?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

  

  孟浩然

  菊花,到了田園詩人孟浩然的眼中,彷彿又多了一份溫情——是親情、是友情。

  一杯酒,一桌菜,平常卻可口。眼前的菊花也不是什麼名種,但卻是詩人熟悉的模樣。

  不是嗎?鄉愁,不就是由那些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顏色,熟悉的朋友,密密層層地織就的嗎?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行軍九日

  

  岑參

  就是那個寫下“忽如一夜春風來,萬樹梨花開”的岑參,當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原以爲豪情萬丈的詩人只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灑脫。卻不料原來他原來也會思念,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隊伍開拔時,路邊的那一朵小小的菊花顏色。

  小編特別喜歡岑參心中的這朵菊花,有一種“虎嗅玫瑰”的深情。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

  

  晏殊

  相比於唐詩的豪壯開闊,婉約派的宋詞總顯得有些氣血不足。燦若黃金的菊花,到了晏殊的筆下,搖身一變成了惆悵含淚的深閨怨婦。

  被這樣描寫的菊花雖然風姿綽約,惹人憐愛,卻未必是菊花自己所同意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用詩詞形容人生的三種境界,晏殊的這首《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只是第一境界。大概,可以用《紅樓夢》中林黛玉評價寶玉參佛詩的那句“美則美矣,了則未了”來形容吧!

  

  無賴詩魔昏曉侵,

  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

  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

  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後,

  千古高風說到今。

  詠菊

  

  曹雪芹

  說到林黛玉,便來說說《紅樓夢》中的“詠菊詩”。曹雪芹似乎特別喜歡菊花,海棠詩社一口氣寫了12首《菊花詩》,每首都帶着鮮明的個人特色。

  這其中,小編獨愛林黛玉這首《詠菊》中的兩句“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詩人的蕙質蘭心,清新高潔躍然紙上。

  與晏殊的菊花不同,林黛玉的菊花雖然同樣纖弱,胸襟卻是開闊的。瀟湘妃子給人的印象常是:弱不禁風,還有些小心眼。但從她不喜李義山(李商隱)的詩,卻多次提到王維、陶淵明,便可知林妹妹的胸襟風骨了。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其五

  

  陶淵明

  陶淵明的這首“採菊東籬下”大概要算是菊花詩中最有名的了。清代的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也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潛已然成了菊花的代言人。菊花高傲、自愛,遠離塵世,親近自然的特性也在陶淵明筆下定型。

  關於“採菊東籬下”的後半句“悠然見南山”,歷來有“見南山”“現南山”“望南山”不同版本。“望南山”固然顯得太過刻意。而“見”很可能是“現”的通假字。

  遠處的南山,花自開、鳥自飛、水自流,不經意就浮現在了詩人的眼中。這種兩相靜好,互不打擾的感覺,多麼好啊!

  前日看了一出《王陽明》,想起這位心學大師的一段名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花的風姿,花的色彩,何嘗不是我們心的投射呢?那麼,您心中的菊花是什麼樣子的?您最喜歡的菊花詩又是哪首呢?

  文|聞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