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

——陶行知

2000多年前,中華偉大先賢孔子打破“學在官府”的傳統,杏壇設教,開啓了體驗式教學的新篇章,帶領衆多弟子周遊各國,成爲我國研學旅行的奠基人。

遊學思想由來已久,研學旅行政策也是一以貫之,研學旅行是素質教育這片沃土上開出的一朵豔麗的花兒。

研學——

用雙腳丈量歷史,

用雙眼探尋文明,

用雙耳傾聽故事,

用心去感悟情懷,

用大腦去思維差距,

用經歷和思考裝滿行囊。

研學旅行的意義

研學旅行能拓展孩子視野,夯實知識紋理

因爲它可以根據區域特色、孩子年齡特點和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相對密閉的校園,去擁抱自然之美、人文歷史、國防軍事、科技教育、農耕文化,在與學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場景中彌合收穫的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的縫隙,實現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握手言歡,夯實知識的紋理,從而促進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第二次飛躍。

研學旅行能促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走進偉人,走進歷史“現場”,走進傳統文化,能夠引導孩子更加真切地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內心激發孩子對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踐行之志。

研學旅行能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養成,創新精神只有在創新活動中才能培育。研學旅行有助於孩子動手動腦、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學旅行能促進愛國主義教育

走進祖國名山大川,走進革命聖地,走進改革開放現場,引導孩子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領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體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能夠激發孩子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引發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孩子強烈的愛國主義。

爲此,我們要重視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樹立學、思、遊相互促進的觀念,走出從“學校到學校”、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圈,不斷地拓展教育的邊界,引領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更爲廣闊的天地,在真實的情境之中體驗、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品格和必備能力。

結語

生命的能量在腳下,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呼吸着綠蔭下的清新空氣,沉浸於夥伴間的歡聲笑語,研學的孩子們正邁着大步走進精彩的開始…

(文章來源於網絡,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營地教育公衆號(ID:camp_educat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