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下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戴姆勒股份宣佈,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從去年2月吉利成爲戴姆勒的第一大 股東 ,到去年8月雙方宣佈在出行領域展開合作,再到如今合資運營Smart品牌,吉利與戴姆勒的合作,正在開始進入深水區。

3月28日下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戴姆勒股份宣佈,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業內早有預期。從去年2月吉利成爲戴姆勒的第一大 股東 ,到去年8月雙方宣佈在出行領域展開合作,再到如今合資運營Smart品牌,吉利與戴姆勒的合作,正在開始進入深水區。

根據合資協議,Smart品牌的新車型將在中國的全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開始投放市場並銷往全球。對於這款產品,雙方已經有了較爲明確的分工,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

“吉利和戴姆勒合資經營Smart的特殊性在於,它是第一家由中方在多方面主導的汽車合資公司,唯一由外方主導的是設計,但在汽車從研發、生產、物流、營銷等關鍵產業鏈中,都是由中方來主導。”4月1日,熟悉 吉利汽車 的業內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也就是說,對於全新Smart品牌的成與敗,中方將承擔更多風險,對吉利來說將是巨大的考驗。

能否盤活Smart?

自從吉利於去年2月官宣成爲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之後,外界就已經猜測,吉利肯定會和戴姆勒在汽車製造本身展開合作。雙方決定在全球聯合運營Smart,合作緊密程度不言而喻。

“通過與吉利合資運營Smart,可能會幫助戴姆勒解決Smart品牌長期虧損的包袱。並且,通過中國市場以及全新的品牌策略,來盤活Smart品牌。”3月28日,有汽車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自戴姆勒1998年創立Smart品牌以來,20年間Smart從未實現盈利。據美勒茨 銀行 預計,Smart品牌累計損失約40億歐元。而在經歷了2018年全球汽車市場的疲軟,戴姆勒的利潤增長首次遭遇天花板,2018年的收入增長2%至1674億歐元,稅前利潤爲111億歐元,但 淨利潤 呈現下滑趨勢,同比下跌28%至76億歐元。利潤的下降、產業的轉型,傳統車企正在加速轉型。戴姆勒同樣如此,正在持續增加在電動化領域的研發投資。

事實上,在戴姆勒的電動化戰略中,Smart將是第一個全面轉型的品牌。2018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smart品牌的電動車Smart EQ fortwo正式發佈,計劃於2020年上市。此前,Smart宣佈2018年在美國與加拿大停售燃油車型,並預計將在2019年在中國市場停售 汽油 版車型,歐洲市場則計劃在2020年推出所有車型的純電動版本。

上述業內人士認爲,此次戴姆勒選擇與吉利合資運營Smart品牌對雙方而言是共贏的選擇。一方面,吉利擁有“復興”沃爾沃品牌的成功經驗以及在戴姆勒集團9.69%的持股比例,使得雙方有着共同的經濟訴求;同時,作爲2018年汽車銷量最高的自主品牌,吉利對戴姆勒中國戰略的實現有着重要作用。

事實上,戴姆勒在此次合作中也給了合作伙伴吉利更多的信任。

“在股比問題上,戴姆勒本來有機會突破50:50的限制,但戴姆勒並未爭取控股權,這個選擇值得思考。未來Smart在全球市場到底能有多大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話語權的讓步也意味着風險的共同承擔。事實上,由於吉利對戴姆勒集團的交叉控股,在這次合作中,吉利承擔着更大的風險,這也促使吉利更好地運營Smart 品牌。”有業內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盤活Smart品牌,需要面臨巨大的市場考驗。在他看來,成立多年的Smart品牌,並沒有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全球銷量長期徘徊在10萬輛量級,在於其品牌定位一直模糊不清。雙方聯合運營Smart品牌之後,必須給Smart重新設立清晰的品牌定位。

“如果繼續做現在這樣的小車,難以符合其高端的定價,消費者需求也較少;但是,如果爲了銷量而走大衆路線,可能拉低奔馳的品牌價值。”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當然,儘管合資後的Smart品牌將是雙方在全球聯合運營的品牌,但是中國將是其核心戰場。選擇與吉利合資,顯然戴姆勒希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中國市場謀求更多。

在中 國新能源 汽車市場上, 比亞迪 、北汽新能源、吉利分列前三位,而戴姆勒和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都已經有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戴姆勒這種全盤佈局,正是爲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現在戴姆勒面臨的是資源如何分配和如何協調與合作伙伴利益關係的問題。畢竟戴姆勒體量有限,資源過度分散也可能導致此次合作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上述業內專家進一步表示。

吉利激進的“全球戰略”

在過去的幾年裏,吉利正在激進擴張,李書福正在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汽車帝國。從收購瑞典 豪華 品牌沃爾沃汽車到英國跑車品牌Lotus,再到馬來西亞寶騰,美國飛行汽車公司太力等,再到如今與奔馳合資運營Smart,吉利的全球化步伐從未停止。

擁有百年汽車品牌的戴姆勒,無疑成爲吉利實現全球化戰略的最好搭檔。從去年2月成功收購戴姆勒公司9.69%的股權,成爲戴姆勒第一大股東後,吉利就強調:吉利集團是戴姆勒的長期戰略投資者,並非單純的財務投資。

儘管Smart目前在全球的年銷量僅有十幾萬,但已經建立21年的Smart 是一個用戶遍及歐美、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品牌。Smart國際化的品牌運作經驗,對於一直謀求實現全球化的吉利來說,無疑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Smart彌補了吉利的產品線的不足,逐漸完善吉利車型“閉環”。作爲整體新車型研發規劃的一部分,Smart未來產品陣容還計劃擴展到快速增長的緊湊級別車型細分市場。

其次,對於吉利而言,真正的重點在於戴姆勒的電動汽車生產平臺和技術。通過與戴姆勒的合作,吉利可以迅速切入電動車領域。雖然吉利推出了不少電動車型,但目前在中國市場仍然位於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身後。同時,在小型電動車領域,吉利旗下的 康迪 和知豆市場反響較爲一般。但有業內人士認爲,隨着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對於滿足城市短距離交通,小型電動車有着一定市場需求。

此外,移動出行的領域也是一個市場規模超千億的誘人領域,而Smart這樣的精品小車,非常適合作爲共享汽車等移動出行的工具。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通過雙方的合作推動Smart品牌向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爲用戶提供更佳出行體驗。

當然,對於快速擴張的吉利而言,風險與機遇同在。根據吉利控股集團2019年初發布了最新品牌架構,目前集團旗下有吉利汽車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吉利集團(新業務)、銘泰集團五大子集團。加上Smart品牌之後,吉利將在全球範圍內管理吉利、領克、沃爾沃、遠程商用車、倫敦出租車、路特斯、寶騰、太力飛行汽車等9個汽車品牌。如果單從擁有的品牌數量上來看,吉利的規模,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擁有12個品牌的大衆汽車集團。

對吉利而言,通過全球範圍內的收購,加快了其全球化的速度和節奏。但龐大的品牌體系,同樣暗藏風險。

“對於吉利來說,不光對資金有着極高的需求,整個體系能力、供應鏈、人才培養、企業管理同樣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如果將攤子鋪得太大,一旦中國市場的情況出現變化,很難保證吉利有足夠的體系能力和雄厚資源去支撐所有品牌的發展。”4月1日,有汽車業內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