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楊表示目前剛工作,還是挺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對於相親、結婚並不排斥,但要達到自己的要求。”小楊表示結婚會降低生活質量,所以對方條件還是要在考慮範圍的。

今天(9月9日)又到了象徵天長地久的結婚吉日,但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爲7.2‰(結婚人數與人口數的比率),爲近10年來新低。日前記者走入90後的單身人羣,思想的獨立、社羣的單一和工作的壓力讓他們對於結婚的觀念與前輩們大不相同,“女不急嫁,男不急娶”讓很多父母很是焦慮。

一週和7個男士相親看電影,93年姑娘相親50次,卻都不合眼緣

相親50多次找不到心動的

1993年的泰州姑娘小沐爲了圖個穩定的生活,某師範大學畢業後考了家鄉的事業編,在離家不遠的鎮政府裏工作。“本來以爲工作離家近,生活壓力會小一點。沒想到,竟是噩夢的開始。”2016年開始工作的小沐到目前爲止相親不下50次,“在農村,25歲還沒嫁出去會被周圍人指指點點的,回到家裏,父母也嘮叨得不行,爲什麼要逼我相親?”

小沐告訴記者,最瘋狂的時候一週和7個不同的男士出去看過電影,有時候一天和2位男士喫飯。至於爲什麼相了這麼多次親也沒相到合適的,小沐表示找個閤眼緣的太難了,怎麼可能喫頓飯就心動,“我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但是每天要被周圍人逼瘋了,我很久沒有開心過了,說不定哪天我就隨便找個人嫁了。”

物質和感情難以兼得

南京姑娘小楊今年剛從北京某211學校碩士畢業,在河西金融城一傢俬企工作。“在南京要有房子,要比我優秀,在這些基礎上還要有感情。”小楊表示結婚會降低生活質量,所以對方條件還是要在考慮範圍的。之前上學時談過一個南京的拆遷戶,男孩子是大專學歷,家裏有五六套房,月薪5000多元。“男孩子人挺好的,處了大半年還挺有感情的。不是對學歷歧視,但是經常說不到一塊兒去。”小楊表示目前剛工作,還是挺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對於相親、結婚並不排斥,但要達到自己的要求。

同樣的煩惱合肥姑娘小路也有,之前相了兩個,一個在合肥有房、年薪20萬,各方面都符合小路的條件,另一個在上海工作,但在合肥沒房。“我內心是喜歡第二個的,但是他沒有房,所以我選擇了前一個。”談了一段時間後,小路提出了分手。“我後悔了,當初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要讓我再選擇一次,我應該還會選擇有房的。”1992年的小路告訴記者,自己年齡不小了,條件太差的不能談,但是又不想將就感情,所以自己也很迷茫。

社交圈子小,結識不到男生

從本科到研究生,班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研究生班上都沒有男生,每天都和室友在一起,認識的男生就是手機裏的蔡徐坤、李現、王俊凱……”性格開朗的河南姑娘小楠告訴記者,“我們漢語專業,95%的人都去當了老師,我現在是初中語文老師,每天就是上課、備課,到哪裏結識男生?”

小楠表示自己挺想相親的,但是平時社交圈子過於狹窄,閒暇時間都捧着手機玩,很少有機會出去結識男生。對於目前90後不願意結婚的現狀,小楠直呼“我願意結婚,倒是給我個人啊!”

專家建議

虛擬的完美人設 不要代入現實生活

不少年輕人表示,微信好友越加越多,但是真正的朋友卻在減少。南京市愛心傳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馬連平建議社區可以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供年輕人蔘加,讓年輕人在公益活動中結識朋友,提高交友質量。此外,年輕人的婚戀觀也在發生改變。年輕女性的獨立讓她們不再依靠婚姻,不少90後姑娘表示結了婚再離婚還不如不結婚。對此,馬連平認爲社區要做好正確婚戀觀的宣傳工作,兩個人在一起應該互相珍惜、互相包容,共同成長的。

針對目前年輕女性不願結婚的現象,心理諮詢師席世陽表示除了高離婚率和婚後的現實壓力使女生恐婚以外,過度沉迷於影視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每個女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白馬王子或者影視劇人物,並將虛擬的完美人設代入到現實生活中,導致期待和現實中落差很大,難以談到合適的對象。面對焦急的父母,席世陽表示首先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現狀,不要增加孩子壓力,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然後在與孩子交流相關問題時要避免使用教導式的談話方式,要去了解孩子們的困惑,並且給予孩子信任,90後都是成年人了,有能力去做選擇,父母應該做的是給建議而不是發號施令。

網友評論:

網友認爲緣分強求不來,應順其自然。

一週和7個男士相親看電影,93年姑娘相親50次,卻都不合眼緣

一週和7個男士相親看電影,93年姑娘相親50次,卻都不合眼緣

一週和7個男士相親看電影,93年姑娘相親50次,卻都不合眼緣

一週和7個男士相親看電影,93年姑娘相親50次,卻都不合眼緣

一週和7個男士相親看電影,93年姑娘相親50次,卻都不合眼緣

延伸閱讀:

社會觀念正在轉變

對於上述這些現象,社會學家將其解釋爲觀念的改變。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曾表示,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代際間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生活成本、育兒費用的增加,也是人們結婚意願下降的原因之一。

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公佈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數據,2017年上學期,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佔2016年GDP比重達2.48%。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農村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對婚姻這件事情有很多人是不能考慮,或者暫時不能考慮。”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陸曉文分析說。

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個性和他們的個體意識都非常強,不願意被家庭所累,他們可能會有兩性交往,但是不願意結婚。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對年輕人結婚意願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產生擔憂。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認爲,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對結婚意願有着“雙重擠壓”效應。結婚率降低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應該理性看待。

但他同時分析稱,從提高生育率的角度,還是要拿出辦法來促進年輕人結婚、生育。

他認爲,從城市化的雙重擠壓效應來看,很難消除城市化的主動效應,但是採取一系列辦法,來解決年輕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問題,卻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對結婚率的被動效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