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3支廣場舞團隊“相約”黃浦江畔展風采

10月26日,43支廣場舞團隊“相約”於上海黃浦江畔,展風采。 /陸寅蘭 攝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6日電 (王笈)“全國廣場舞展演活動――上海市集中展演‘潮湧浦江’專場”26日在上海濱江6號碼頭上演。43支廣場舞團隊齊聚黃浦江畔,帶來了活力四射的廣場舞展示。

展演活動於上海全市範圍層層發動,採取街鎮(社區)、區、市逐級展演的方式開展,兩級展演共1600多支舞團、近4萬人展示出各區繽紛多彩的文化特色,展演作品是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爲主題的新創編廣場舞作品,或近年來創編的優秀廣場舞作品。而在10月21日至26日舉行的上海市級展演活動,分別以“韻律江南”(上海金山)、“美好都市”(上海長寧)、“潮湧浦江”(上海浦東)爲題,匯聚了86支滬上優秀廣場舞團隊2000餘人,展示市民廣場舞的獨特風采。

大媽到白領

談到廣場舞,許多人都會想起大媽們在廣場上舞動“不老傳奇”的場景,不過今天,廣場舞已經不再是大媽們的“專利”。陸家嘴夢蝶舞蹈團領隊兼編導李若莉是一位海歸碩士,曾在某設計公司任人事總監,熱愛舞蹈的她於2006年組建了一支社區舞蹈隊,並在社區爲居民免費教授舞蹈,隊員既有白領也有退休人員。如今,她自己也退休了,跳舞讓她能夠繼續尋找最美的自己,“我想廣場舞應該是開放的,招招手,任何人都可以在音樂聲中加入到團隊一起共舞的舞蹈。”

開放的舞蹈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廣場舞的隊伍。今年晉級市級舞蹈展演的隊伍中,最年輕舞團當數松江岳陽街道“夢之鹿”舞蹈隊,她們的平均年齡僅23歲,是由在校大學生、幼小教師、衛生系統的在職職工組成的,她們因喜愛而聚集在一起;長寧儒雁飛白領舞蹈團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白領舞蹈團,來自教師、設計師、空姐等各個行業,活力四射的表演展現了自強自立的都市女性風采。舞蹈不僅給她們帶來健康和美麗,也讓她們盡情燃放生命的夢想新篇章。

從健身到藝術

廣場舞最初的定義是居民自發地以健身爲目的在廣場等開敞空間上進行的富有韻律的舞蹈。而隨着廣場舞的發展,越來越多廣場舞愛好者已不止於健身,而是更希望用舞蹈來展示美麗、表達情感,追求舞蹈的藝術之美及其內涵。

長寧區天之星舞蹈團由一羣平均年齡60歲的老人組成,他們用一曲牛仔、拉丁、探戈、摩登等舞蹈元素相融合的作品《青春約會》感懷歲月流逝,重溫青春之歌;徐彙區芳菲舞蹈團舞蹈作品《紅日》以古典舞身韻爲底、以傳統“扇子舞”爲基礎,融入秧歌步法,將光芒萬丈的“紅日”主題呈現得淋漓盡致;閔行區吳涇鎮夕陽紅舞蹈隊《戲荷》將江南的柔美溫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蕩湖船”結合,跳出了“和諧”之美……廣場舞的舞蹈藝術內涵逐年提升,上海舞蹈家協會主席辛麗麗表示,廣場舞爲專業舞蹈提供了更好的羣衆基礎和發展條件。

從無序到自治

上海的廣場舞,近年來從無序到自治,不再“比音響”,而是比優美、比藝術、比文明。2014年起,市民文化節社區舞蹈大賽即倡導廣場舞文明公約;2015年閔行成立市民文化廣場管理協會,開啓廣場舞大媽管理新模式,維護廣場文化活動秩序、豐富廣場文化活動、協調各類文化資源;浦東周浦鎮還通過靜態的噪音分貝採集器結合動態的手機噪音分貝採集APP相結合,共同控制噪音,使得廣場舞和居民休憩也達到了一個新平衡,效果顯著。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始紛紛提供場地,供市民舞團排練,避免在室外廣場空地隨意播放舞蹈音樂的現象。即便在室外排練,也鼓勵舞團尋找遠離居民區的廣場、公園,避免造成擾民情況。政府加強管理、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做好服務,也讓更多市民得以更好展示自我、接受藝術的薰陶,更好構建和諧廣場舞環境。(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笈

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