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1273年,堅守了近六年的南宋江防重鎮樊城陷落,襄陽失去犄角,獨木難支,呂文煥因爲城內彈盡糧絕,而援軍又遲遲不到,便接受了元朝(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本文從此之後將蒙古軍改稱爲元軍)的招降,開城投降,襄陽宣告失守。公元1267年,蒙古軍開始對南宋的襄樊重鎮形成了包圍圈,次年,忽必烈派出愛將阿術與那位一手製定了滅亡南宋步驟的南宋降將——劉整,率軍攻打襄陽、樊城,南宋朝廷急忙調集四川以及江淮駐軍增援襄樊,宋蒙兩國最後一次襄陽之戰拉開序幕。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知南方不肯休!”這是那位輾轉各地堅持抗元,卻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一代名臣文天祥發出的振聾發聵的絕唱,這也是那個時代不願屈服於外族統治的南宋愛國人士的心聲。雖然,在歷史上,南宋開國之初出了一個賣國求榮的秦檜,此後更是幾度北伐草草收場,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南宋成爲中國歷史上盛產忠臣的朝代之一。

我們都知道,曾經橫掃大半個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被稱之爲“上帝之鞭”、“黃禍”,認爲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令人聞之色變。

蒙古鐵騎征服中亞的霸主,也就是那位雄才大略的耶律大石建立起來的西遼帝國,還有曾經強盛至極的花剌子模帝國不過是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征服東歐,滅掉稱霸西亞的黑衣大食也不過是隻花了不到五年的時間。

蒙古帝國征服西夏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摧毀曾經不可一世的金朝也不過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不過,正是那個世人眼中孱弱不堪宋朝,卻擋住了蒙古帝國四十多年,更是使得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下傷重而亡,使得所向披靡的“上帝之鞭”在此折戟。

可惜的是,南宋朝廷已經是積重難返,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於是乎便有了滅亡前的最後一搏,陸秀夫揹着小皇帝跳海身亡,二十餘萬軍民不願投降,選擇了蹈海,沉痛了此後的華夏曆史!

公元1267年,蒙古軍開始對南宋的襄樊重鎮形成了包圍圈,次年,忽必烈派出愛將阿術與那位一手製定了滅亡南宋步驟的南宋降將——劉整,率軍攻打襄陽、樊城,南宋朝廷急忙調集四川以及江淮駐軍增援襄樊,宋蒙兩國最後一次襄陽之戰拉開序幕。在兩軍激戰正酣之時,南宋援軍一直無法突破蒙古軍防線,打通襄樊的生命線,此時,主持襄樊防務的呂文德病故,南宋失去了在京湖戰場上臨邊四十年,在宋軍之中具有極大威望的指揮官,繼任的呂文煥又無呂文德的威望,這就直接釀成了襄樊的陷落。公元1273年,堅守了近六年的南宋江防重鎮樊城陷落,襄陽失去犄角,獨木難支,呂文煥因爲城內彈盡糧絕,而援軍又遲遲不到,便接受了元朝(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本文從此之後將蒙古軍改稱爲元軍)的招降,開城投降,襄陽宣告失守。

在重鎮襄樊失守之後,元軍長驅直入,南宋朝廷幾次組織的防線都被攻破,南宋正規軍傷亡殆盡,公元1276年,元軍兵臨南宋國都臨安城,太皇太后謝道清在安排親信將士護送皇室血脈南下後,開城投降。

在逃亡途中,被謝道清安排的老將軍江萬載護送出逃的皇子趙昰登基即位,是爲宋端宗,就在宋端宗準備逃亡海上之時,突然遭遇了颱風,宋端宗被捲入海中,險些溺亡,幸虧老將軍江萬載拼死相救,這才僥倖逃得一命,可是,此時南宋小朝廷碩果僅存的老將江萬載卻被海浪捲走,失去蹤跡。

見到自己亦師亦父,一路護送自己南下的老將軍江萬載因爲救自己而死,加上一路顛簸,宋端宗趙昰在驚悸中暴斃,陸秀夫等人決定擁立另一位皇子趙昺爲帝,這就是南宋的末代皇帝——宋末帝。宋末帝在陸秀夫、張世傑等人的護衛下,來到了崖山,建立起根據地,準備繼續抗元。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就在此時,在外堅持抗元,牽制元軍陸路主力的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俘,南宋督軍府土崩瓦解,這就使得元軍水陸兩軍能夠從容順利的會師崖山。

公元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範率水路兩軍包圍了南宋小朝廷的所在地——崖山,此時宋軍雖然號稱二十萬,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追隨南宋小朝廷的百姓,軍隊並沒有多少,而且大多還都是新招募的將士,毫無戰鬥力可言,而元軍則是水陸兩軍精銳雲集,這場仗還沒開始打,就已經奠定了敗局。至於說什麼張世傑指揮失誤,才導致了崖山之戰的失敗,這其實是無稽之談,張世傑戰略決策失誤是不假,但是,這樣的戰役,就算是兵仙韓信、嶽武穆在世,也難以扭轉戰局。

在崖山之戰中,陸秀夫陪同宋末帝坐鎮“龍船”,見大勢已去,陸秀夫不願看到宋末帝和宋恭帝一般,成爲俘虜,於是便揹着宋末帝跳海自盡,隨性的二十萬軍民也大多蹈海,一時之間海上浮屍無數,沉痛了此後的華夏曆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