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軍隊征戰沙場,似乎都是武將的責任,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唐朝時期,爲了穩定邊疆,朝廷頒發命令,只要有戰功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因此,爲了施展抱負,很多文人紛紛來到邊疆,努力建立功業。李白、李賀、高適等等,都曾到過邊境,並寫下了不少詩歌。到了宋朝,因爲邊關守將作戰不力,也有一位文人來到了邊疆,併成功地打敗了入侵的叛軍,便是宋朝著名的詞人范仲淹。

范仲淹的先祖範履冰,在唐朝擔任過宰相,他的父親範墉也在吳越做官,宋朝建立之後,範墉跟隨吳越王投靠了宋朝,並擔任掌書記的職務。後來,範墉在任上病逝,當時范仲淹剛剛兩歲。範墉死後,范仲淹由母親謝氏撫養,生活困苦。爲了生計,謝氏帶着范仲淹改嫁給了一個名爲朱文翰的人,范仲淹也跟着更名改姓,爲朱說。

范仲淹年長之後,母親將他的身世告訴了他,范仲淹十分傷感,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光復先祖。於是便離家到應天府求學。經過數年的刻苦攻讀,范仲淹終於考中了進士,併爲朝廷任命爲參軍。范仲淹將自己母親接來奉養,母親去世之後,他改回了自己的本名。

范仲淹爲官期間,政績卓著,受到了仁宗的重視,並將他調入了京城。范仲淹在京城期間,不懼權貴,仗義執言,因此而得罪很多人,最終被掌握實權的彰獻太后貶出了京城。直到太后去世,仁宗掌握了實權,范仲淹才重新被召回,並受到了重用。

這一時期,位於宋朝西北邊境的党項人在李元昊的領導下,建立了大夏國,並自立爲帝,正式斷絕了與宋朝的臣屬關係。同時,爲了迫使宋朝承認,便率領大兵侵犯邊境。爲了抵抗西夏,仁宗派范仲淹爲安撫使,到邊境協助守軍對抗西夏軍隊。

范仲淹來到邊境查看之後,認爲西夏軍隊人數衆多,且準備充足,如果貿然迎戰,必然失敗。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防守,以守爲攻,以逸待勞。於是,便率領將士,修築工事,鞏固城防。然而,守將夏竦卻認爲范仲淹過於謹慎,是膽小怕事。在西夏軍隊來犯的時候,便派下屬韓琦領兵迎戰。結果卻在好水川中了西夏的埋伏,損兵數萬,十多位將領陣亡。

仁宗得知之後,罷免了夏竦主帥的職務,由范仲淹主持禦敵事務。此時,西夏又聯合了羌族的一些部落,準備侵犯邊境。范仲淹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一方面讓人加緊修築工事,一方面派人暗中聯絡這些羌族部落,以朝廷的名義安撫他們,並說服他們投降了宋朝。最終,在范仲淹的努力下,羌族部落脫離了西夏,就剩下了西夏軍隊孤軍作戰,實力受到了削弱。

但李元昊卻並不打算就此罷休。他集結了大量軍隊,再次侵犯宋朝邊境。涇源安撫使王沿得知之後,立刻組織軍隊,在定川寨迎戰。由於西夏軍隊人多勢衆,宋朝軍隊又沒有及時救援,導致宋軍大敗,損失近萬人。李元昊乘勝追擊,率兵進犯關中。范仲淹趕忙組織軍隊進行迎戰,李元昊沒有必勝把握,便率兵退出了邊境。

這兩件事,讓仁宗看到了范仲淹傑出的軍事才能。於是,將范仲淹封爲陝西安撫,負責陝西地方對抗西夏的事務。范仲淹繼續採取之前的策略,一方面修築工事加強防禦,另一方面派人聯絡、安撫、招攬羌族部落,孤立西夏軍隊。此後數年,西夏數次侵犯邊境,但始終不敢侵犯范仲淹駐守的區域。

此後數年,西夏與宋朝數次交戰,但收穫寥寥,最終,雙發議和,結束了長達數年的邊境戰爭。議和之後,范仲淹被仁宗召回京城,並任命他參知政事。隨後,范仲淹並上書仁宗進行改革。但是,他的改革措辭卻觸犯到了很多朝廷元老的利益,受到了很多朝廷大臣的反對和排擠。最終,仁宗終止了改革,又將范仲淹貶出了京城。范仲淹在外任職期間,依然是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最終因爲傷寒,死在了任上。

范仲淹雖然是一介文人,但卻在軍事、政治上展現出了傑出的才華,但朝廷昏暗,他提出的改革無法進行,最終抑鬱而終。雖然如此,但爲了朝廷,爲了百姓,他依然恪盡職守,毫無怨言,正如他自己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