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父母自己控制手機網絡的使用時間和用途,能做到不刷短視頻、不做無益的網絡直播,爲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示範。誠如我告訴文中開頭的那位媽媽:“互聯網提供了太多的不確定和風險,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儘可能遠離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他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寄託在風險不可控的網絡世界裏。

(本文章爲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暑假已經接近尾聲,相信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們已經盼着孩子們早點開學了吧?!假期裏的孩子,有大量的時間和媽媽相處,很容易因爲學習缺乏規劃、使用手機不節制等問題讓親子關係衝突不斷。

前幾日,一位因此痛苦不堪、青春期男孩的媽媽,向我求助。她的孩子目前就讀初中,平時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

在聽她傾訴的過程中,當我聽到孩子在某直播平臺上玩網絡遊戲直播,而且家長並不反對時,我不免既震驚又擔心。

而就我瞭解,很多孩子現在都對刷短視頻、玩直播很感興趣。今天,我們很有必要就這個話題做深入的探討……

1.越來越多的孩子想成爲網紅

進入21世紀,互聯網科技深刻的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但有好有壞,令人喜憂參半。

其中,自媒體時代的空前繁榮,不僅讓很多成年人迷戀上了短視頻和直播,也讓許多孩子欲罷不能。這種影響不僅改變着孩子們的娛樂方式,甚至幫孩子們發掘了新的“成功”途徑——成爲一個既風光又賺錢的網紅。

於是,因此發生了不少令人大跌眼鏡的事實。

比如,早在去年3月份,央視新聞播出的“未成年人未婚生子,早戀早孕做直播”的事件,就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種亂象的背後,一方面有監管政策不到位、某些自媒體平臺無節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說明,很多未成年人的價值觀正在發生着退變,甚至是扭曲。

當下社會,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還有很多已經成年的年輕人想成爲網紅呢?我認爲有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社會大環境的急功近利與追名逐利的主流氛圍並未得到改觀,衡量個體成功的標準依然以“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爲主;

● 媒體的導向存在巨大問題,頻繁曝光網絡直播製造出無數的草根暴富神話,如頭部主播的身價輕鬆超過百萬等新聞,讓普通民衆快速“成功”看起來成爲輕而易舉的事情。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 除了社會因素,對於未成年人而言,特別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沉迷短視頻和直播,與沉迷網絡遊戲沒有本質不同。歸根究底,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的關注度(親子關係疏離)、自我認同、價值感和成就感嚴重匱乏造成的。

在我所接觸的家庭中,想要成爲網紅的孩子,或者說對網絡產生嚴重依賴的孩子,他們有共同之處,如家庭中父母缺乏足夠的陪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學習成績不理想,孩子生活沒有樂趣

這些外部與內部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孩子沉迷在網絡世界中,會以各種方式博眼球,求關注,吸流量,漲粉絲,並且期望靠收到高額打賞,實現快速致富,取得所謂的成功。

2.可怕的網紅夢,危害有多大?

不論是對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網紅夢的危害不言而喻。

自從某些短視頻平臺和各種直播平臺興起,主播們害人害己的事故與悲劇不斷上演。

事件1:2018年4月,曾經轟動一時的熱點新聞之一竟然是,一位武漢的年輕父親,因爲對短視頻的熱愛,竟然用2歲的女兒做道具顯示自己的“精湛雜耍功夫”;沒想到卻意外失手,導致女兒頭部着地,脊椎嚴重受損,造成女兒癱瘓

事件2:今年5月14日,四川達州的一名20出頭的女舞蹈老師赤腳在漫水橋上拍短視頻,上傳完畢後,在河裏洗腳時卻不幸溺亡。

像這樣因爲錄製短視頻、搞直播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甚至丟掉性命的例子並不是個案。

而對個體造成傷害的背後,撕碎的不只是一個家庭的完整,有的還毀掉了未成年孩子的人生。

接下來,我們轉換視角,看看對圍觀者會造成什麼影響?

近幾年,給網絡直播打賞成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因此也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其中,未成年的孩子爲了給自己欣賞的主播打賞,盜刷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的事情屢見不鮮。

事件3:2018年11月,11歲的女孩小云被發現在手機上玩遊戲和看直播,竟然盜刷父母的銀行卡共計12.6萬元;其中1萬多用於玩遊戲,11萬多用於打賞了女主播;這讓起早貪黑經營包子鋪的父母非常崩潰。

事件4:今年4月,又一位11歲的女孩洋洋,從去年11月沉迷網絡直播以來,爲了維持與主播的“友誼”,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共計打賞200多萬元。後調查發現,幾個網絡主播聯合起來共同欺騙洋洋的高額打賞費,而洋洋則說自己感受到了非常多的關心。

事件5:最近,震驚全國的天津張姓男子製造的泰國殺妻騙保案做了開庭審理。提起這件案子,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2018年10月29日,29歲的天津女子張英同丈夫張某攜女兒一起去普吉島旅遊,隨後被發現死亡。

開始丈夫張某謊稱其爲溺亡,但事後大量證據顯示,是張某爲了3000萬元的鉅額保單故意殺人;並且據報道,殺妻過程被2歲的女兒目睹,導致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重創,從此很少開口說話。

在後續的調查中,張某的真實動機慢慢浮出水面。

原來,張某在和妻子結婚後不久就已經辭去了工作,一直處於無業狀態。他之所以策劃並實施了罪惡的計劃,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有一筆龐大的、經常性的開銷,他多次給網絡女主播的打賞支出——每月竟高達幾萬元。

從上面這三個極具代表性的事件中,足以說明在網絡直播中,衆多的粉絲——不論是成年人和未成年,面對的是網絡主播們精心設計的打賞誘惑和陷阱

對於成年人尚且不能把持自己,何況是價值觀尚未形成、認知水平有限、判斷力與自控能力都比較欠缺的孩子們呢?

據統計,截止2018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97億,用戶使用率爲47.9%,其中游戲直播比重最高達到29%。而根據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遊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我國2018年全年直播行業受衆中,10.8%的觀衆爲未成年人。

面對如此龐大的未成年人用戶羣體,相比金錢的損失更爲嚴重的是,網絡那端形形色色面孔的背後,是無法瞭解的人性的醜惡,不知何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創傷。

而這一切風險都會因爲互聯網效應而被放大,超出父母的監控能力,更超過孩子的承受範圍。

3.如何讓孩子們遠離直播,短視頻?

正如多位家長對我說的:“現在很多孩子都想成爲網紅。”尤其對於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足夠關注、認可的孩子,比如:父母疏於陪伴,學習成績不好,親子關係不佳,家庭中缺乏溫暖。

像事件4中的女孩洋洋,就表示主播們給了她很多“關心”。而不論是洋洋還是小云,從沉迷網絡直播到鉅額打賞東窗事發,都歷時半年之久,而父母最後都是通過銀行卡的餘額變動偶然間才發現真相。

這些都足以說明,父母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平常在做什麼?也更說明:父母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關注和關愛太少了

從這一點來講,這些孩子沉迷於網絡直播、短視頻與沉迷於電子遊戲的深層次原因並無本質不同

他們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積極的關注、溫暖的養育環境,缺少與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學校中因爲成績不好,缺乏認可自己價值的標準。

結果就是,孩子生活中無法認可自己的價值和成就,就會轉而通過網絡去尋求價值感,或者去尋求更多的外部關注,並且把成爲網紅當作是獲得成功的捷徑

誠如我告訴文中開頭的那位媽媽:“互聯網提供了太多的不確定和風險,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儘可能遠離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他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寄託在風險不可控的網絡世界裏。”

但究竟要如何做呢?要點如下:

父母始終要致力於營造接納(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關愛、溫暖的養育環境,與孩子建立緊密的感情紐帶,和親密的親子關係;

以良好的親子關係爲基礎,注重孩子良好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和引導,爲孩子遠離外部不良習氣建立一個有防禦功能的防火牆;

● 在生活中善於發現、肯定和讚賞孩子各方面的閃光點,不以學習成績作爲主要的外在評價標準,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肯定自我的內在評價體系

父母自己控制手機網絡的使用時間和用途,能做到不刷短視頻、不做無益的網絡直播,爲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示範

● 爲孩子從小發展一、兩項健康的興趣愛好注重人際關係能力的培養,爲孩子滿足現實生活的社交和排解壓力提供積極的方式和渠道;

針對青春期的孩子,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和方法,能夠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並建立良好的互動和溝通,協助孩子完成這個自我認同的關鍵階段。

今年上半年,YouTube有一則新規出臺——從今年6月開始,未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不再允許單獨進行YouTube直播。

如果沒有監護人陪同私自開直播,將受到限流、封號等處罰,並且,YouTube已引入了機器識別學習工具,用以在海量頻道中自動甄別出違反規則的那些賬號。

而我希望,我們的國家監管部門也可以儘快通過政策法規的制定,最大程度的保護未成年人不受短視頻和各種直播平臺的侵害。

而另一方面,我也強烈呼籲所有的家長朋友們努力通過提供始終充滿接納、理解、關愛、溫暖、肯定和讚賞的現實生活,爲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並幫他們多維度發現自己的價值,和體會到更多生活的樂趣,而不是從網絡中去尋找失落的自我

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短視頻、網絡直播的干擾?更多內容,可以收聽明錟老師在喜馬拉雅的音頻課程《如何降低孩子對手機遊戲的依賴?》

另外,也可以與明錟老師聯繫,明老師會針對您關心的任何教育、親子關係問題答疑解惑。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我們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這裏有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