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租購同權、租購併舉等房產政策的落地,我國的房屋租賃市場可謂是一片看好,甚至有的人以爲後期租房將會取代購房,但具體是什麼樣,現在還無法得知,不過,確實解決了剛需族住房要求,那租購併舉是什麼意思?和租購同權有什麼區別?對房價有什麼影響?

租購併舉制度對具備購房能力的常住人口,支持其購買商品住房。對不具備購房能力或沒有購房意願的常住人口,支持其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提供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租賃補貼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住房保障採取實物與租賃補貼相結合並逐步轉向租賃補貼爲主。加快推廣租賃補貼制度,採取市場提供房源、政府發放補貼的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

和租購同權的區別:

事實上,所謂的“租購同權”,是建立租購併舉住房制度的平民化的解釋。也就是有專家所稱的“租購同權”是指公共福利資源的同權。2017年11月1日北京市住房租賃監管平臺和服務平臺同步上線運行,就爲房屋租賃者享有相應的社會福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據報道,北京市住房租賃監管平臺和服務平臺,是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牽頭搭建,通過相關政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數據集成,完成主體認證、房源查驗、合同備案等工作,各部門根據登記備案信息依法爲租賃當事人辦理公租房租金補貼、適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戶口登記和遷移、申請居住登記卡或申領居住證等公共服務事項。這些功能的同步,終於使喊了多年的租房者應有的權益得到了實現和保障。

據稱,由市場服務主體建立的住房租賃網絡交易平臺,還將通過數據接口與監管平臺對接,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爲百姓提供租賃信息發佈、網上籤約、登記備案申請、資金監管、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查詢、信用評價等服務。既利於政府各部門協同辦公,更爲百姓服務提供了便利。一舉多得。

有專家評價該平臺操作性強,提高了備案效率,有利於百姓辦理居住證、申請積分落戶、戶口登記遷移、申請住房租金補貼,得到教育等均等化等公共服務。並且,會通過真實房源等監管,規範了租賃市場;通過信用租賃等創新,促進了租賃主體之間的競爭,有利於提高租賃服務水平;通過與租賃服務平臺的對接,掌握了租賃市場的信息,爲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而且,通過積累租賃雙方的交易記錄,有利於租賃市場信用體系的建立,形成全民守信的良好風氣,也有利於形成穩定的租賃關係,促進租賃市場的發展。

這些舉措的實施,無疑使房屋租賃改革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使喊了多年的“租購同權”有了落地的具體方案,在便民的同時,也將使不斷高漲的房價歇歇腳。

由上述可見,這裏的“租購同權”,正如有關專家所說,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而是一個社會管理概念,是在國家政策上,在處理同處一地的國民福利的問題上,做到租賃者和所有者同等待遇。

有哪些好處?

對具備購房能力的常住人口,支持其購買商品住房。對不具備購房能力或沒有購房意願的常住人口,支持其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提供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租賃補貼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住房保障採取實物與租賃補貼相結合並逐步轉向租賃補貼爲主。加快推廣租賃補貼制度,採取市場提供房源、政府發放補貼的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

租購併舉”帶來的利好之處便是“租購同權”,理想狀態下,“租房”也能享受“買房”的同等待遇,如子女入學、社會保險、大學招錄等教育、社會公共資源。2017年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等12個城市成爲首批展開住房租賃試點的城市,這些城市的租戶會首先嚐到作爲一個“租戶“,難得一次的權利。

“在我國住房供應體系中,租賃市場是一個明顯的短板。”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研究員任興洲看來,短板表現在多個方面:供應量短缺,尤其是在一些人口集中湧入的大中城市,租賃住房供應顯著不足;質量不佳,市場租賃房源“老齡化”,不適應市場需求;經濟主體分散化,多以個人業主出租爲主,缺乏規模化、集中化的機構經營者;租賃關係不穩定,市場秩序不規範,缺乏成熟的契約精神和法律規則約束,隨意攆租客、提租金的行爲比較普遍;支持租賃市場發展的政策體系也不夠健全。

對房價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一些城市房價高漲,購房家庭獲得很大收益,這種“財富效應”引發了更大程度的購房熱,加之租賃住房供給缺乏、體驗不佳的情況普遍存在,導致城鎮居民家庭更多地通過購買住房來解決居住問題,加劇了市場供求失衡,促使房價進一步上漲。

在加強和完善房地產調控、遏制投機性需求的同時,強化租購併舉、推進租賃市場發展,滿足居民多層次的居住需求,無疑有利於穩定消費者預期,進而也有利於住房市場的穩定。

強調健全租賃市場,並非爲了打壓人們正常的購房需求。“其首要目的,是消除對住房租賃消費的制度性歧視,給居民提供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租房還是買房的市場環境,並藉此補齊租賃市場發展滯後的短板。”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表示。

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去年“9·30”以來,在調控措施影響下,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降,房價趨於穩定,部分區域甚至出現回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部分三四線城市卻呈現出市場過熱的跡象。

不管是發展租賃,還是打擊炒作,都不能“誤傷”甚至忽視老百姓的正常購房需求。“擁有一套有產權的住房是很多人的夢想。強調租購併舉,也不能把住房所有權說得一無是處。”劉洪玉表示,一般說來,提高自有自住比例更有利於社會穩定,因此發達國家普遍傾向於鼓勵居民擁有住房,獲得住房所有權,房貸利息抵稅就是典型的促進住房所有權的政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