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之利與相異者也。】再說人臣有大罪過,君主有大失誤,是因爲君臣之的利益是相反的,我爲什麼明白呢。

紅林悟道《韓非子-孤憤》第十章:君臣之利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也許這纔是正道,道義也只是人想出來的,那是人解決完生存之後的意識產物,本不是最本質的東西。利,纔是最本質的,是決定生死問題。這裏的利不是好處,更不是利益,而是人性最基本的屬性。

人都有劣根性,天下沒純粹的完人,因爲我們生活在羣體裏,就會有差異,有差異就會不平,有不平就會有慾望,有慾望就是痛苦的開始。我們看看君與臣之間的“利”,就會明白治國之難,治司之難。

君主之患:

【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大國的隱患是大臣權高位重,小國的隱患是左右近侍君主信任太多。大臣太重與左右太信是君主共有的禍患。

【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之利與相異者也。何以明之哉?】再說人臣有大罪過,君主有大失誤,是因爲君臣之的利益是相反的,我爲什麼明白呢?

【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君主的利益在於任用智能之士爲國效力。臣子的利益在於沒有本事能還得重用。

【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君主的利益在於按功勞授於爵祿,臣子的利益是沒有功勞還想得到富貴。

【主利在豪傑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君主的利益地於天下豪傑爲君所用,臣子的利益在於結黨營私。

結果:

【是以國地削而私家富,主上卑而大臣重。】這樣以來國家土地減少而私家富裕,君主卑微而大臣顯貴。

【故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稱蕃臣,而相室剖符。】所以君主失去權威而大臣得到國家,君主改稱蕃臣,而相臣行使君權。

【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這就是大臣欺騙君主謀取私利的情形。

【故當也之重臣,主變勢而得固寵者,十無二三。是其故何也?人臣之罪大也。臣有大罪者,其行欺主也,其罪當死亡也。】有了以上情形,君主改變政治情形後重臣還能得到寵信,十個中有二三個。欺君,是大罪,罪當致死。

事物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只是增加了人爲因素變的複雜多變。國家治理也是一樣,本是依法辦事卻增加人情因素,讓本是簡單的事情變的極其複雜,也許這就是人類社會,或許人類社會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帶有自然界的屬性,我們暫且叫野性。社會發展的過程,是理髮不斷戰勝野性的過程,但野性一直會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求,但要求之有道,最底的標準就是不要損害他人與團體的利益。在公司管理中爲什麼要強調公司利益第一呢,因爲公司是獲得個人利益的平臺,沒有了平臺何來的個人利益。你見過沙漠里長樹的嗎?君主的利益代表的是國家的利益,臣子的利益是個人利益,國家利益第一,臣子利益第二,如果本末到置結果就是國破人亡。這是東方思想的智慧之處,正好與西方思想相反。所以中華文明延綿五千年而不倒,家國思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原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