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方琪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健康險保費取得35%的高增速。那麼,健康險能爲消費者帶來什麼?

健康險的界定

衆所周知,保險分爲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健康保險是從人身保險分支出來的一支獨立險種。健康保險主要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四大類。我們在這裏探討的健康險主要指前兩類。

健康險,能爲消費者帶來什麼

失能收入損失保險指以因意外傷害、疾病導致收入中斷或減少爲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具體是指當被保險人由於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殘疾,喪失勞動能力不能工作以致失去收入或減少收入時,由保險人在一定期限內分期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險形式。這種保險產品目前市場份額非常少。長期護理保險是爲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需要長期照顧的被保險人提供護理服務補償的健康保險。目前這種保險正在全國試點,如何推開仍拭目以待。

醫療保險是醫療費用保險,這是一種報銷型的保險產品。一般情況下,它不僅包括醫生的醫療費和手術費用,還包括住院、護理、醫院設備等的費用。疾病保險一般指重大疾病保險,這是一種給付型保險,一般是在確診爲保險合同約定的疾病後,立即一次性支付保險金。重大疾病保險通常保額比較大。

健康險爲何高速增長

近年來,健康保險保持了高速增長。業內人士認爲,這主要得益於當前行業強調保險姓保、迴歸保障。

現代保險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着提供全面風險保障的使命。健康險發展的路線應該首先是發展保障型產品,當消費者的生、老、病、死、殘全生命週期都得到充分保障之後,再考慮拓展理財型產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國內一些保險公司過於追求規模發展,背離了保險的本質。

“國內一些保險公司急於擴大規模、實現盈利,所以選擇了理財型產品爲主。”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傳統人身險公司通常有‘7虧8盈’(7年虧損第8年盈利)的規律,而造成盈利期較長的原因包括:產品上提前支出後期賠付準備金、初期搭建銷售渠道的支出費用較大,同時初期投資資產較少致投資收益不足。當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準備金不斷釋放,費用規模效應不斷顯現時,人身險公司纔會進入盈利期。”

於是一些保險公司爲了快速擴大規模,放棄了保險的保障功能,轉而將重心放在了儲蓄險上。儲蓄險的高件均、低死差屬性,可以迅速壯大保險公司規模,並通過資產和負債的利差攤平公司成本創造利潤,縮短盈利期。

中國銀保監會成立之後,監管理念徹底轉變,引導行業進一步正本清源、迴歸保障。

於是,各大保險公司紛紛強化健康險的銷售。2018年下半年以來紛紛強化健康險銷售,並通過“終身壽險+健康險”、“年金險+健康險”等產品策略加大產品佈局,推動健康險新單銷量保持兩位數增長。

例如平安人壽9月份上線8款健康險,新華保險深入開展“健康險進萬家”活動,太保加速產品佈局與升級。

健康險能保障什麼

生、老、病、死、殘是人生必須要面對的課題。人的一生,一定會罹患大大小小的疾病,患病就需要治療。普通疾病所需要的醫療費用少,然而一旦罹患重大疾病,醫療費用往往成爲一個家庭沉重的負擔。除了醫療費用,因爲患病而導致的家庭收入中斷也會給家庭造成沉重的打擊。如果一個家庭中,經濟支柱罹患重大疾病,家庭的收入會銳減,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贍養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案例比比皆是。

健康險就是幫助人們解決醫療費用,同時保證一個家庭的經濟命脈不因病中斷的重要工具。

一位保險消費者,萬一罹患重疾,首先考慮的是醫保,醫保指的是社會醫療保險。

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爲向保障範圍內的勞動者提供患病時基本醫療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會保險制度。醫保具有“低水平,廣覆蓋”的特點,它不僅設立了基本起付線的免賠額,而且還有限額。不到免賠額和超出限額的部分需要消費者自負。因此,應對重大疾病需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僅有醫保還不夠,還需要商業醫療保險的介入。

商業醫療保險主要有普通醫療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住院醫療保險、手術醫療保險和特種疾病保險。主要有住院津貼型和費用報銷型。目前,許多商業醫療保險的保額比較高,有許多保險公司推出了多款百萬醫療保險,滿足消費者需求。有的醫療保險還突破了醫保目錄,可以報銷部分醫保目錄之外的藥品,使消費者有更大的選擇面。

有保險公司人士表示,商業醫療保險不能涵蓋的部分,可以由給付型的重疾險來負擔,同時重疾險還擔負着平滑家庭財務波動的作用。所以,購買重疾險的保額應該在自己年收入的5倍左右,以保證家庭正常生活支出。

提供健康管理

保險公司爲健康險客戶提供健康管理,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

健康管理發展至今,包括了疾病預防與疾病控制。對於消費者來說,保險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可以起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作用。大多數消費者已經認可,預防勝過治療,不得病比什麼都強。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探索從“被動理賠”到“全流程管理”的角色轉變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轉型。

保險公司作爲支付方的角色不再侷限於醫療報銷,開始向前端的預防疾病、治療決策、醫療服務等環節拓展。支付方所提供的預防和健康干預,儘可能防病於未然,減少治療需求的發生。並且,支付方更多地參與治療決策,確保提供合適、有效的醫療。通過優化醫療服務,建立評價體系和標準,確保高質量、高效率地提供醫療。由此,支付方從單純的支付者逐漸轉爲健康管理者或健康合作伙伴。支付方若能實現以上角色轉變,在療效水平相同或更佳的情況下,可減少10%-20%的醫療開支。最終,保險公司和保險消費者都將獲益匪淺。

如何將健康管理服務落到實處,讓消費者獲益?目前,國內許多保險公司都在進行相關探索,以更好地爲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太保壽險河北分公司推出的“太保藍本”就是很好的嘗試。(相關文章:太保壽險河北分公司推出“太保藍本”服務紀實)

相關鏈接

保險業如何全面發展健康管理

佔華/文

在保險行業監管層面,進一步完善商業健康保險監管體系。一是明確健康管理的定義,建立准入標準,界定保險企業經營健康管理的業務範圍。二是適度調整商業健康保險費率監管政策,放寬健康服務費用佔比限制,以及保證續保的保費調整限制,爲保險公司創造更大的健康管理服務創新的空間。

在保險行業組織層面,積極推動健康管理業務發展。一是制定行業標準,與衛生部門合作,在市場準入、服務內容、質量監督等方面制定健康管理的行業標準及規範。二是建設行業數據共享平臺,加強行業數據收集和使用的規範化、標準化,便於核心數據共享,在促進健康管理發展的同時,降低保險欺詐風險。三是推動行業數據規範,配合監管部門,加強行業在數據規範使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的自律。四是促進跨行業交流,創建健康管理信息交流平臺,以研討、開發等多種形式鼓勵保險企業與醫療衛生等相關領域的合作。

在商業健康保險機構層面,有針對性地學習和借鑑國際經驗。整體來看,保險機構可從四個方面開展國際經驗借鑑。一是細分目標人羣。可從健康狀況的大維度進行劃分,重點關注健康人羣(包含亞健康人羣和兒童)及慢病人羣。針對慢病人羣,可從患病人羣規模、患者黏性及利潤水平等角度篩選病種,開展相應的健康管理項目。二是建立並完善健康管理流程。重點提高數據質量,提升數據分析能力,探索開發健康干預及評估反饋體系,着眼於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健康管理服務。三是提升採集數據的醫療價值。與醫療科技公司合作,採用醫療級別的數據採集設備和方式,提高健康干預手段的效率和精準度。四是建立健康管理生態系統。不同類型的保險機構可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內部狀況,選擇合適的模式發展健康管理生態系統,例如與專業健康管理公司合作或自建健康管理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