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在城市裏你會發現過往的共享單車大都換新了,由過往的摩拜、ofo、小藍爲主體演變到了青桔、哈囉、美團爲主題的新一代單車。ofo過往的熱鬧已全然不在,幾乎現在可以看到的就是在一些路邊隔一段區域停放着一輛相對完整的ofo掛着一塊牌子標識着“P ofo停車處”,然而除了這輛車你往往看不到其他的ofo了,這或許就是ofo小黃最後的宿命。曾經風靡的高科技摩拜也不是大家騎行的首選了。這也真應了那句話,要想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瘋狂之時正是資本大逃亡的時候。

如果說第一代的共享單車叫做所有人看不懂,到了新一代的單車真正納入到了理性生態鏈的範疇中。既讓共享單車業務趨於理性的商業模式,也在爲互聯網生態發揮着效應。第一代的單車在市場端表現出兇猛的搶市場,事實上背後卻是資本一輪輪的接力狂歡,所有人都看得出最後的結果會是如何卻又都在參與着這場遊戲和絞殺。在第一輪的角逐中並不是“剩”者爲王,而是“盛”者爲王,即在鼎盛時期獲利退出的人成了最大贏家。

新一輪共享單車既有了生態的概念,又有了市場的監管。從入口端,不再刻意的從單純的APP入口,而是從美團、支付寶、滴滴大生態爲入口,成爲了大生態的流量入口和活躍度提升的方向。再回看你之前下載過的APP很多都可以刪掉了,因爲在那幾個大的生態APP上可以解決我們大多數的日常需求了。如果說第一輪大家都在質疑共享單車怎麼盈利,到了新一輪你或許知道了共享單車能帶來什麼。

從用戶端,這個夏季大家感觸最大的就是共享單車漲價了,很多都漲價到了以15分鐘爲1個計價單位。在騎行體驗上你會發現髒髒的車輛幾乎很少了,車輛也更好騎了,這裏有很大一方面因素得力於基於大數據精準投放,單車使用率高了自然就顯得比較乾淨了,同時也讓共享單車進入到了理性的商業模式階段,即運營考覈指標較之過往會有很大變化,更趨於市場化運營了。共享單車從逐量到了逐質。

共享經濟的第一輪巨浪過後,我們還能看到的最多的就剩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了。存在即有道理,存在就有價值。關於互聯網共享項目,不是我覺得、我以爲,而是資本是不是需要你的存在,資本看不看得到你的價值,其次再談別的。對於老百姓來講,共享單車留下了是件好事,至少解決了我們很多短距離的出行問題,哈哈,一句話說出來了我的需求。

柱子(2019.09.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