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过去并不是这样的,30年前雷州半岛可谓是全中国的“网红”,一句“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东有上海”就足以说明一切。其实20世纪初,湛江就已经“富甲一方”,曾是南中国最耀眼的明珠,甚至到了建国之初的时候,拥有良好工业基础的湛江仍然是广东第二大城市,地位仅次于广州。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但比起大名鼎鼎的辽东和山东半岛,如今雷州半岛存在感几乎为零。事实上,过去并不是这样的,30年前雷州半岛可谓是全中国的“网红”,一句“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东有上海”就足以说明一切。

其实20世纪初,湛江就已经“富甲一方”,曾是南中国最耀眼的明珠,甚至到了建国之初的时候,拥有良好工业基础的湛江仍然是广东第二大城市,地位仅次于广州。如果说东北三省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那么雷州半岛也不遑多让。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雷州半岛风光一时,不仅拥有港口、机场和火车站,而且是南海舰队所在地,甚至连高校数量在全省也仅次于广州。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迎来了巨大的经济红利期,处在风口上的湛江第一批进入沿海开放城市之列。上世纪八十年代,湛江经济依旧强劲,三角牌电饭煲,鸿远扇,半球冰箱,三星汽车也在这个时候被生产出来,甚至日本电视机还落户过湛江生产。当时湛江的工业基础远比比珠三角要好。

然而,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湛江区位方面的劣势就表现了出来。中国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事实上,起点不俗的湛江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建成连接广州的铁路。错过基础设施先机后,湛江又错过了人才红利,和珠三角的财大气粗不同,孤城湛江很难给出同样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来。

于是躺在风口上的湛江,先后错过了基础设施升级,人才红利,甚至到了后来,连本地企业家都不愿意在湛江投资兴业,干脆跑到珠三角或海南去。于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雷州半岛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甚至连刚刚成为经济特区的海南都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每天都有大批闯海南的人流路过湛江,一路向南。

到了1999年时,雷州半岛似乎一夜间销声匿迹了,海南由于房地产泡沫挤破,热潮退去,每天路过湛江南下的人也寂寥起来。更可怕的是,以轻工业一夜间从中国经济版图崛起的广东,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已经更是超过了50%,而曾经以工业为傲的湛江,经济增长率年均不到7%,其工业几乎更是大幅度滑坡,仅占GDP的37%。

除了经济增长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雷州半岛第一大港湛江,也经历了高开低走模式。历史上湛江是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甚至川渝的出海口,极盛时的湛江是中国八大港口之一,与上海、广州、青岛等中国一流大港并列。然而到了90年代后,湛江就没有什么长进了,一路退到15名开外。

处于两广交界处的湛江,本身的发展腹地就是西南诸省,由于铁路等基础设施不到位,空有港口也枉然。结果广西利用北部湾发展起了自己的港口,占尽区位优势的广西很快就做起来了,同时也分走了原本属于湛江的蛋糕。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山东半岛有青岛啤酒、海尔兄弟;辽东半岛有鞍山钢铁、大连重工;而雷州半岛,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企业。

处于危局中的湛江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重振旗鼓”,打算再次跻身“华南四小虎”之列。于是湛江吸取过去的经验,在基础设施上下大功夫,2018年深湛高铁开通,湛江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作为新时代的经济大动脉,高铁的开通对湛江来说,似乎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然而,湛江显然有些过于乐观了,就算先不考虑其他因素,单是后起之秀茂名、阳江都已经让人头皮麻,后两者腹地与湛江高度重合,又同样拥有港口,竞争将不可避免。事实上,现在已然不是80年代的黄金年代了,在风口上,湛江都未能飞起来,错过了风口,凤凰也难飞。

不过难归难,但还是真心希望湛江能够转型成功,发挥出自己的特色,重新做回南海明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