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在很多人眼中是沒有技術含量的, 把罐扣皮膚上就完事了,但是實際上拔罐跟鍼灸一樣也有其操作規範及流程,有其國家標準的,而不再是大家眼中的隨便找個罐扣一下。嚴格的按照標準來進行拔罐, 安全性得以保障,效果也會優於其他。現在以全淨通的氣罐爲例,講解一下拔罐的詳細操作以及應用。

拔罐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留罐,這是臨牀應用最多的一種基本罐療手法。這種方法具體指的是,將罐具吸拔在選定的穴區,如穴位、反應點、全息點、病點、病區等位置,留置一段時間,並根據罐內印痕情況進行診治疾病的罐療手法。

相對來說,留罐適應範圍廣泛,一般的罐療調理都可以使用,日常的保健、亞健康、慢性病等皆可使用。  

  (1)適用範圍:一般罐療調治都可以使用這種手法,如日常保健、亞健康、常見慢性病等。用留罐法對氣血瘀滯、痹證、肢體麻木、消化不良、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證,都會有較好的調理效果。 (2)操作要點:根據所用罐具數量的不同,分爲單罐留罐和多罐留罐兩種 形式。留罐時間一般爲5~25分鐘。小兒和年老弱者,留罐時間要相對短一些。 單罐留罐最適合用於病區明確、範圍小而固定的部位、特定病點(如壓痛點)和特定穴位。如爲瘡毒,所用罐具的口徑應稍大於病位範圍,這樣オ 能保證病邪被有效拔除。 多罐留罐多用於病區範圍廣泛的情形,可使用多個乃至數十個罐具。如坐骨神經痛,可以在坐骨神經循行的穴位上,如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等穴區扣罐;當某一肌束勞損時,沿肌束的解剖位置排列扣罐。 多罐留罐又叫“排罐法”,分爲“密排法”和“疏排法”。密排法要求兩個罐口間隔距離約2~5釐米之間。不能太窄,否則兩罐互相牽拉會引起局部疼痛。這種方法常用於病區範圍較大或反應點區較廣泛,症狀反應較劇烈的情形。同時,這種方法還要求人體對負壓有較強的耐受力。疏排法要求兩個罐口之間的距離約5~7釐米以上。這種方法常用於症狀反應輕微者,以及兒童、體弱、年老等對負壓耐受力較差的人羣。

補瀉方面應注意,實證多用瀉法:如爲單罐,則選大罐、用較大負壓;如爲多罐,則選中小罐、用較小負壓。虛證多用補法:如爲單罐,則用中小罐,用較小負壓;如爲多罐,則用中小罐,用疏排法。

留法常與多種罐法結合使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