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糧食銀行”是指農業企業在提供糧食倉儲和收購等傳統經營業務的基礎上,依託企業信用,以農民存糧爲載體,向農民提供延期點價收購、短期融資和存糧價格保險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務的統稱,是一種採取市場化運,吸收農民手中餘糧“儲蓄”,“儲戶”可憑“存摺”隨時提取、購糧、折現的新型糧食經營業態。農戶走進糧食銀行,就好像走進了商業銀行的儲蓄所,只不過存取的內容從現金變成了糧食。

  因爲存糧、取糧類似於銀行的存款、取款,同時以銀行理論爲依託,如儲戶、存摺等,所以稱之爲糧食銀行,通俗易懂。所以,農民們可以像在銀行存錢一樣,把家中的餘糧存到就近的“糧食銀行”,然後拿着像銀行“一卡通”一樣具有全區縣通存通兌功能的儲糧存摺,隨時到“糧食銀行”開設的“放心糧油店”刷卡兌換安全放心的米、面、油和其他生活用品。

  【預測題目】

  糧食銀行是近年來國家重要的一個試點政策。農民可以像存錢一樣把糧食存起來“保值生息”,同時提供存糧服務的企業可以獲得糧食經營權,這就是“糧食銀行”模式,對這一模式,你怎麼看?

  【中公解析】

  “糧食銀行”是一個新型的惠農大平臺,不僅切實提高了農民的收益,更實現了政府多年倡導的“糧食不落地”精神,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參考。

  一方面這有利於農民們科學儲糧。在過去農民們若稻穀沒有及時賣出,農民在保存稻穀的過程中,不僅要負擔儲糧佔地所需的成本,還要承受因黴變或蟲鼠污染等產生的損耗。如果是各家各戶自己存糧的話,損耗率要達到10%。而有了“糧食銀行”,則由企業通過採用國際先進水平的恆溫恆溼、電子無線監控等科學儲糧方法代爲保管,損耗率僅爲1%。而且“存糧”到期後,農民可提取等質等量的稻穀,或根據協議約定按糧食存入時的市場價提取現金和分紅。

  另一方面這也有利於農民擴大種植規模,在獲得儲糧、售糧保障後,農民們就可以放心的擴大規模,減少後顧之憂,這也能夠促進地方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規模化進程。

  當然我們在享受“糧食銀行”新模式帶來的便利的同時要警惕個別企業以爲農民提供糧食儲存、銷售和兌換服務等名義設立‘糧食銀行’而向售糧農戶和其他社會人員進行非法集資,假借公益之名誤導羣衆的行爲,這種行爲欺騙性和隱蔽性更強,社會危害更爲嚴重。

  所以各地糧食局在推廣“糧食銀行”模式的同時要和公安部門聯合起來,展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和整治活動,以確保惠民的真正落地,同時我們也可以不僅僅停留在儲糧的服務上,可以探索搭建起“糧食銀行+”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將訂單農業、農資服務、農機服務、農業金融、增值服務甚至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整合起來,直接對接服務農民,鋪出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