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鞋子這個東西還不具有炒的價值,即使有極少的一部分有收藏價值,也是小衆圈子的收藏行爲不具備市場交易性。炒鞋,到底有沒有價值。

在投資圈,經歷過炒股炒幣,炒地炒樓……“炒鞋”還真是第一次聽說,最近有人問我有關於炒鞋的事——哪個品牌的鞋值得入手?哪個型號更有價值?甚至有人看到一雙鞋被炒到三萬多元,便不聞不顧直接加入炒鞋大軍,妄圖靠此實現財富夢。

炒鞋,如此荒唐的事,爲什麼會有年輕人去相信呢?

縱觀經濟大發展的這些年,中國有一個現象:70後炒房,80後炒股,90後炒幣,總是要炒點什麼纔對得起自己的錢包,於是新興的“炒鞋”成爲年輕人的紛紛進駐的“炒圈”。

我們知道有些鞋子比較貴,有些鞋子是限定款,一些愛鞋的人士會收藏,也有人倒買倒賣賺點差價,但這都是小範圍內的活動。真正讓我覺得驚訝的是:炒鞋居然出現了交易所和各種指數——

某數字貨幣交易所推出了潮牌通證ATO項目:該項目將Yeezy、Air Jordan等潮鞋通證化,即產生某個鞋的代幣(Token),投資人認購一定數量的代幣後,既可以兌換鞋子,也可以在交易所進行代幣交易。

鞋子都開始玩兒資產證券化了?鞋子也要進入投資界?

炒鞋,到底有沒有價值?

炒一個產品,首先,它自身要有炒的價值;其次,要有市場,市場的需求直接關係價格走向;最後,是稀缺性。

炒房也好、炒股也罷,都是有一定價值的。比如房子的價值是土地價值加市場需求,城市建築用地用一點少一點。炒股炒的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分紅,有公司的總資產作爲保障,股市每日漲跌幅不能超過10%。玉器古董被炒是因爲其珍貴和稀缺,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堅挺的,是隨時可以換成錢或者生產物資的。

近些年,鞋文化逐漸開始流行,特殊品牌的鞋子也逐漸成了年輕人心中的一個符號。但是鞋子這個東西還不具有炒的價值,即使有極少的一部分有收藏價值,也是小衆圈子的收藏行爲不具備市場交易性。在中國乃至世界,製鞋的工廠太多,鞋子的批量生產註定讓他沒有炒的價值。我不嘲諷年輕人,我只想提醒他們,不要陷入商家制造的消費陷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