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臨近,剁手黨又要“買買買”了,購買率和退貨率成了正比,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如何買東西而不會遇到陷阱呢。

案例回顧:

上個月,嘉興市民吳女士接到自稱客服的電話,對方聲稱吳女士網上買的東西甲醛超標,可以辦理雙倍退款,讓吳女士進入支付寶開通閃電借款借700元,並讓吳女士把多退的400元用購買Q幣的方式返還案犯。之後對方又讓吳女士在鏈接上退款,需要銀行卡、身份證等信息,吳女士照做之後發現自己卡里的錢被轉走了,損失2300餘元。

陷阱1:“刷單”暗箭難防

通過低價促銷廉價產品提高銷量,然後再將同一貨架上的商品,換成價值更高的產品混淆視聽,這種新型的刷單方式,讓單純的網購消費者紛紛落馬。

陷阱2:贈品質量沒保證

當網購消費者購買價值較高的商品時,商家會附贈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贈品,但是當附贈品出現質量等問題,要求售後維修或退換時,商家卻對其置若罔聞。

陷阱3:小心“李鬼客服”

網購中的陷阱儘管多是老套路,但是“上鉤”的人不少,更令人擔憂的是,網購騙術也在不斷升級。“假客服”是近來頻頻出現的網購陷阱,他們通過私人手機號碼或短信形式告知網購消費者訂單異常,引網購消費者入“阱”。

陷阱4:低價商品附加條件

商家爲了吸引消費者,將商品的價格標得很低,但是當消費者拍下時,變成享受低價有附加條件才能享有的。

陷阱5:朋友圈“曬單”未必可靠

朋友圈上各種曬訂單、曬轉賬截圖,滿屏買家好評截圖是真的?那些“風靡”在朋友圈的保健品、化妝品、減肥產品都很受歡迎?微商生意紅火?其實全都是慢慢的套路。轉賬記錄、聊天記錄、買家好評,都是有軟件自動生成,以假亂真。

陷阱6:釣魚網站“碼”裏下毒

含有釣魚網站的二維碼,用戶根本無法判斷,而且,看似複雜的二維碼,製作起來幾乎是“無門檻”。釣魚網站製作的二維碼成爲新型網購陷阱,“有毒”的二維碼輕輕鬆鬆將網購消費者卡里的錢刷走。

注意網購的四大誤區!

網購消費者認爲商家帶有皇冠或者等級高的商家商品就一定好

網購消費者會認爲網上沒有真正的品牌商品

使用網銀,有U盾等硬件在手裏,交易就一定是安全的

同樣的商品,比價後只挑最便宜的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