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是一對和諧共生且又不斷相互激烈衝突的矛盾,任何企業都無法脫離環境而存在,企業的飛速發展衝擊着自然, 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給企業生產經營 和人類依存帶來了嚴峻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若不處置就輕易排放,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阻礙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並造成資源很大程度上的浪費,並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摘編自雜誌文章《試論企業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1687/T;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3198)2019年6期。【本文爲全文】

【作者】1.宋湘(女),1998年8月,北京人,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本科在讀。

2.王志亮(男),1973年5月,河北邯鄲人,管理學博士,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方法、環境會計與低碳經濟。

【基金項目】本文獲2018年度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企業環境行爲的驅動因素及其改進研究”資助。

【摘要】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是一對和諧共生且又不斷相互激烈衝突的矛盾,任何企業都無法脫離環境而存在,企業的飛速發展衝擊着自然, 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給企業生產經營 和人類依存帶來了嚴峻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自然環境對企業影響很大,企業又反過來作用於環境,改變着環境。企業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去適應自然環境,創造更好的環境。

【關鍵詞】企業 自然環境 環境價值觀

引言

環境問題愈發的受到大家關注,我們在保證日常生活的便利之餘,開始考慮如何可以減輕環境污染。隨着各種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出臺,新型企業也紛紛出現。然而仍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我們,依然在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協同上,面臨很多困難。在如今變幻莫測的環境中, 企業要把控好生產經營與環境互動關係, 來儘可能避免在決策和施行中走錯路,走彎路。

1 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企業相對於環境是一個很小的個體,但與環境的聯繫十分親密。環境可以給企業生存、發展提供先決條件,空間和背景,而企業的消極行爲,例如危害環境的行爲,都會給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企業與環境關係十分複雜,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1.1人類利益中心價值觀

人類對環境價值的認識或者說觀念看法、觀點環境價值觀就是人們對環境價值的理解。從上古至今,人類的環境價值觀在不停的改變,不斷的提升,起初人們認爲,人類的利益遠遠凌駕與萬物之上,人類即是大自然的主人並且“人定勝天”。人們大肆破壞環境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與慾望,忽視瞭如果離開環境,人類也根本無法生存,這起源於“人本主義思想”。

1.2生態利益中心價值觀

人類漸漸明白自身不能控制、改變環境,反過來環境則能夠控制更多事物。人是屬於自然的,是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人類應該尊重大自然的發展原則,設法和自然和諧相處,而不僅僅讓自然只滿足我們的需要,更不能去破壞,改變自然。人們同時應該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維護大自然的穩定性。人們更要保存自然,建立人與自然環境間的友好關係。人類開始剋制自身的利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就是所謂的的“環境價值”,同樣是傳統環境價值觀的直觀表現。

1.3可持續發展價值觀

可持續發展爲的是讓後代能夠更好的生存,我們對後代有着不可推卸的的責任。他既不是對人類利益中心價值觀的否定,也不是對生態利益中心價值觀的否定。他使明白了我們要尊重環境,善待自然,地球上的資源已經越拉越少,可持續的發展就是人類能得以生存的基礎,從而我們更應該該做到:尊重一切物種,保障大自然的穩定,順應自然,改變環境時要極其謹慎,把傷害降到最低,同時要,杜絕浪費的現象。當代的我們更要有預見性,要確保未來人們的利益。如今我們還不能做到完全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價值觀,這仍需要我們繼續在實踐中學習,提升自己。

2 自然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2.1自然環境對企業戰略的影響

企業環境研究是一般性的理論研究,他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它一般只研究環境的一個有限的部分,把企業的外部環境作爲外生變量,主要考慮環境對企業戰略的影響。自然環境和企業之間有繁雜的互動關係,觀念上也有很多差異,它們通過各種彼此聯繫的方式相互作用。爲了更好的適應自然環境的變換,又或者爲了開發未知的機遇從而創造新的優勢,企業在不停的變通。環境不停的改變反饋到了企業自身,這樣的反饋行爲不僅僅讓企業與環境產生了相互的影響,還對環境造成了改變。鑑於環境、企業的互動影響機制,在大家認同的企業與環境匹配的框架內形成了多層次的戰略集。

2.2 自然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自然環境的保護日漸重要,企業更應該。在全球日益嚴峻的環境可持續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起來,大家紛紛把綠色環保等理念與企業經營相結合,使節約能源、節能減排與大自然、人文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最終目的,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導向作用。如今關於環保的政策有許多,企業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就是其中一項很有效的措施。只有企業將環境保護與自身經濟發展更好的結合起來,企業和環境才能更加和諧的發展。

2.3與自然環境協同共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因要建設國際化的大都市,對北京的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位於北京石景山的首鋼集團就爲這個龐大的鋼鐵產業找到了新的落腳點,河北省唐山市。據報道稱,首鋼在北京的時期,“北京市的上空有個黑蓋,黑蓋的中心是石景山。”首鋼基地,就是坐落於石景山。根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一份報告,2005年,北京市的污染物排放量達到82647噸。首鋼集團的搬遷能讓北京每年減少16000噸的污染物,可見僅首鋼排放的污染物就佔整個北京市區的很大一部分。首鋼的搬遷爲首都的環境做出了貢獻,使我們的生活有了改善。首鋼園區也有了他新的身份。即將建設成爲石景山景觀公園、冬奧廣場、工業遺址公園等。這也同時帶給我們思考——企業與自然環境應協同發展。

企業應該做到:對環保政策有高的理解成度,將環保與節能充分貫徹在企業的每一環節中。只完成環境清理是肯定不夠的,還需要從源頭上加大改進力度。將環保設施與環保材料加入企業的生產經營中,讓企業利益與環境保護達到最好的結合。

3 企業 生產經營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3.1企業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和利用

企業應在與環境的關係當中處於主導地位,要努力給環境發揮積極的作用並提供有利的保護和改善,環境才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大創造出不同於以往的經營策略,做到綠色管理,從而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共贏。

3.2企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與污染

企業生產的廢物主要有:廢水,廢氣,廢渣等。從環境倫理學上看,我國國情很特殊,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很大,生態環境也很豐富,但自然災害頻發,生態也較爲脆弱。自古以來,我國都依賴農業生活,所以生態環境壓力很大,很大一方面體現在農耕活動對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化;與此同時,長期的農耕文明也避免了我們的環境過早受到工業污染的侵襲。近年來,隨着經濟迅速發展,環境的壓力增大,而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顯然還較爲落後,更多人僅僅關注到了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十分表層的環境問題。現代企業是我們生產和財富的主要形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人民幸福感指數提升,同時我們的環境付出了一定代價,污染物的排放超出了環境承載力,在我們的日常新聞中總能看到:水源,土壤,大氣污染愈發嚴重,環境問題在企業快速發展之餘顯露無疑。而我們就是要處理好環境與企業的關係。

3.3企業對自然環境的生態補償

企業對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會打破生態平衡,導致一系列如酸雨,沙漠化等問題。(2)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使企業經營的成本增加,利潤則大大降低。(3)企業排放的污染物使人們患病的幾率增大,影響了人們的健康。

通過分析來看,企業要對自然環境的改變付出治理的成本。企業與環境存在一些矛盾,但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對立統一,只要我們做法得當,就可以實現雙贏。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他的目的就是通過降低成本,增加產量來獲取最大的利潤,如果企業要投入環保資金,那勢必會增加企業成本,進而影響經濟利益。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注重不僅限於物質,人們漸漸明白了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也同樣很重要。這等於需要企業去轉變觀念,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治理,例如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但企業往往因爲自身的經營與環保難以兼顧,就會去想辦法規避環保問題,從而更大的獲利,但是這樣做來,環境問題只會愈發嚴重,形成惡性循環,使企業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3.4企業對環境問題的治理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若不處置就輕易排放,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阻礙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並造成資源很大程度上的浪費,並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企業應從源頭上重視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認識到污染問題給人們、給企業、給社會、給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所以,企業應加強環境管理工作,優化企業的環保行爲,主動治理環境污染,從而減少企業環境污染問題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結語

企業的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企業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把環境作爲企業可持續發展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企業組織結構到決策體系來看,管理者應確保企業運行機制均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策略及其相應運營模式的各個環節緊密結合,達到完美的融合。企業還需特別強調對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即依靠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資產重組和結構優化;提高生產要素利用率和共享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所產生污染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環,注重產品的質量效能的持續改進及產出效率不斷提高,在生產經營上更多地採納現代生產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注重有效資源的相對集中和適度規模經營。企業應做好環境保護,去做有利於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活動,這樣做來,獲得的利益與口碑遠遠大於忽視環境。所以我國企業需貫徹執行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完成自己在環境保護上的使命,擔負起應負的責任,處理好企業與環境的平衡,提升自己與同行的競爭優勢,在保證經濟利益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同時,謀求更好的經營策略,實現理想中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譚力文,田畢飛.戰略視角下企業與環境的關係[J].經濟管理,2005(04):13-19.

2. 盧勝.企業與環境匹配:企業戰略抉擇的天性[J].當代經濟,2008(07):138-140.

3. 龐豔桃,趙光輝.論企業與環境的互塑共生性[J].當代經濟,2004(12):3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