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剛結束,桓仁滿族自治縣北甸子鄉的80多名葡萄種植戶便一頭扎進培訓班開始學習。他們邊聽邊記,唯恐漏掉一字一句。負責培訓的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團的專家不但開課講學,而且手把手傳授修枝剪葉、施肥澆水、越冬防寒等專業知識,紮紮實實補齊了種植戶脫貧致富的“知識短板”。

俗話說,秋收過後是冬閒。冬閒在東北話裏又叫“貓冬”,意指宅在家,不耕不作,放鬆身心。近年來,“貓冬”一詞又派生出更深刻的解讀,常作爲形容各個領域處於休眠狀態的表達用語,語義大抵與蟄伏、懶散、不思進取等貶義詞畫等號。可見,“貓冬”意識是無論如何也要不得的。

具體到脫貧攻堅領域,一旦滋生出“貓冬”意識,長期以來付出的努力便會半途而廢,甚至付之東流。近年來,在一些地區出現的假脫貧現象,便是“貓冬”意識種下的惡果,是前車之鑑,是深刻的教訓。細究起來,這固然與一些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不紮實、不深入、缺少恆心、脫離實際等不無關係,但根子還在於一些地區在脫貧攻堅的精氣神兒裏潛藏着“貓冬”意識。

衆所周知,脫貧攻堅就是要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開發工作被歷史性地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關鍵時刻,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大力實施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就必須啃下硬骨頭,就必須時刻保持攻城拔寨的勇氣、恆心和毅力。

目前,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總攻階段,每前進一步,難度都將有增無減。然而,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凝神聚力,鉚足幹勁,排除萬難;越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只有從骨子裏徹底清除“貓冬”意識,持之以恆,爭分奪秒地與貧困作戰,才能最終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

新媒體編輯:王曉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