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遂寧80歲高齡的魏禮元老人將祖傳的49本醫書捐贈給遂寧市檔案館,由檔案館專業人員修復後對外公開展示,供更多醫學研究者和文獻研究學者查閱。

  據悉,這些撰寫於明清兩代的古代醫書有很高的醫學研究價值,對後世中醫學習、研究,以及臨牀醫學發展有深遠意義,也使遂寧最早的館藏文獻資料向前推移144年。

  八旬老人存不少醫書部分書已殘缺不全

  今年80歲的魏禮元老人,家住船山區復橋鎮,自他記事起就知家中有堆泛黃的舊書。

  “那時不知是啥書,沒人收拾被隨意堆在家中角落。”魏禮元老人說,他家祖上兩代以前都是郎中,傳至他祖父這代人家中已無人行醫,但祖宗傳下來的醫書卻被保留下來。

  “幸虧當時叔爺爺喜歡收藏,這些舊書被堆在家裏不起眼的地方。”魏禮元老人說,雖然醫書沒被扔掉,但仍遭過不少“劫難”,其中一次,魏家老宅毗鄰的村民房屋起火,大火隨即吞噬魏家的房屋,雖經村民聯合救援滅火,搶救出不少東西,但家裏絕大部分古醫書被付之一炬。

  而沒被燒古書由魏禮元鎖在櫃子內,每年魏禮元老人都會往櫃子裏放除蟲劑,防止舊書被蛀蟲喫掉。

  然而,雖經縝密地保存,但缺少書籍保存條件和古書保護技術,這些醫書仍不斷被水分侵蝕,部分書的頁碼和封面均已殘缺不全。

  醫書記載三百多年前醫術至今仍能治病

  “我不懂醫,但常翻古書,能讀懂書中古人的詩歌、散文,以及治病救人的病例。”魏禮元曾在事業單位工作,有一定古文鑑賞能力。

  “書裏不少郎中行醫治病救人的故事寫得很生動,還有許多治病看病的醫理,用藥原理,甚至每幅湯藥的方子,以及每味藥的劑量都有詳細記載。”魏禮元老人說,爲驗證這些古醫書的實際效用,他曾將一本古醫書借給一名魏姓同宗子弟,讓其幫忙檢驗這本古書中記載內容的真假。

  “這個同宗是個老中醫,通中醫治病救人的道理,該同宗按書中記載方子和方法,爲自己的病人抓藥治病,曾治癒不少疑難雜症。”魏禮元老人說,自家所存的醫書最早成書於三百年前,但醫書至今仍有實際效用讓他有些喜出望外。

  “必須要讓這些古書發揮應有的價值。”幾年前,當魏禮元思考該如何處置這些古書時,其文化程度較低的兒媳沒認識到藏書的作用,便私自將部分藏書作爲廢紙變賣了,氣得魏禮元直吹眉毛瞪眼睛,破口大罵兒媳是“敗家子”。魏禮元明白憑一己之力無法保護好古書,於是他尋機爲藏書找去處。日前,老人聯繫上遂寧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決定將藏書全部無償捐給檔案館。

  “古醫書在檔案館內,能讓更多學醫的人去看,從記載的文字中尋找到治病救人的方法,也算是我魏家人也爲國家盡了份力!”魏禮元老人說。

  醫書價值巨大將遂寧的文獻資料提前144年

  “當檔案管理人員接收魏禮元的這批捐贈書籍後,立即進行搶救性的整理和保護,原先雜亂的書籍被重新分類,將手抄本和古代刻印版分開,還將每本古書都做了乾燥處理。”遂寧市檔案局副局長王人友介紹說,因老人家裏的保存條件差,不少古書已殘缺破碎嚴重。經專業人員仔細整理後,發現這些書中成書最早的是明朝崇禎年(1643年)由太醫院刻印的《寓意草》,此外《醫門法律》、《雲林神彀》、《本草從新》、《目經大成》等數十本珍貴醫藥古籍均成書於清代,其中成書年代最晚的是清朝光緒年的。

  據統計,這些古書經整理後共有49本,其內容涉及醫理分析、郎中行醫心得、行醫規範等。這些古書具有較高的文獻和醫學研究價值,對後世中醫學習、研究和臨牀都有指導意義和研究價值。

  目前,這些被保存至今的古書已被遂寧檔案館收藏,它們將遂寧的館藏文獻資料向前推移144年,是遂寧迄今爲止被發現的最早的醫學類文獻資料。

  來源:遂報全媒體記者 賀建平 朱鵬/視頻

  編輯:胡 倩 孫 各

  責編:陸小曉

  審覈:週一帆

  監製:杜 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