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說好不哭》已經賣出了600多萬張。在“偶像音樂”與“網紅歌曲”輪番轟炸的今天,能達到這樣的現象級程度,已不只是簡單的“音樂好聽”所能達到。這其中有很複雜且機緣化的原因,以及超出音樂本身的意義。

這篇文章,咱來理性地談談周杰倫的《說好不哭》

圖片來自《說好不哭》周杰倫一、無意之間推動了市場升級

6000000張!看到這麼多零就足以讓人振奮,而且這不是最終數字。在今天的音樂市場,周杰倫作爲一個“非偶像類”歌手能到達這樣的量級,有着超出音樂本身的意義。這直接促成了大衆路人層面,對音樂消費的接受度再一次提升。

什麼意思?在這之前的十幾年裏,我們通過無數的方式試圖建成版權保護,促成“知識文化”付費,但一直沒有成功,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經歷過盜版浪潮的那一代人,很少有人願意花錢購買音樂。我曾經爲我母親購買了某視頻軟件會員,被其指責掉入互聯網陷阱,成爲網絡奴隸。

爲了《說好不哭》,有多少人是第一次購買數字專輯的——這個圈層的擴大代表聽衆付費習慣的進一步養成。在此之前,過半數花錢買數字專輯的是飯圈粉絲。而飯圈粉絲,多以年輕女性爲主,通過《說好不哭》,讓這種付費人羣向更高年齡層擴散,極其難得。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二、如何評價《說好不哭》

短短24小時,我已經收到不下十條關於這個話題的問答邀請。我們拋開所有光環和偏見來看這首《說好不哭》。

你可以在周杰倫以往的任何專輯中找到相似的旋律感,也就是大衆們不停討論的“好像聽過”。這首歌是典型04-07年的周式芭樂,你很容易在裏面找到《軌跡》的影子。這是他所擅長的,在曾經是前衛且開創性的,在引起爭議的同時,也幹掉了十幾年前的老套情歌。

所以,那時的人們覺得周杰倫“酷”!也因此成爲了當年的青年文化,影響了一羣年輕人,如今當這羣年輕人成長起來,紛紛製作出《受周杰倫影響2.0》時,周杰倫反倒成爲了保守派。但我認爲,這是周杰倫故意“過時”,因爲以他的能力,想要做潮流前衛的音樂,無論是動手自己做,還是花錢請人做都不難。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實話說,在今天這樣一個追求前衛潮流的時代,《說好不哭》已經算不上潮流,你甚至可以說這是十年前的產物。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周杰倫現在的音樂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鋒芒感”,內斂沉穩了很多,年齡的改變是可以改變創作者作品面貌的。

無巧不成書,周杰倫的這一份“不進取”反倒成爲這張專輯大火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三、“不思進取”換來的成功

樂壇現如今分爲三大流派。一種是前衛的與時具進羣體,他們多由“偶像”“樂隊”“先鋒音樂人”以及找不到方向的選秀歌手組成,別以爲偶像一無是處,在趕時髦方面,他們還是很厲害的。而另一羣體則是由“網紅歌手”組成,你不用粗淺的以爲網絡歌曲很土,但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這類歌曲的受衆。

於是,有趣的一幕發生了,粉絲們拼勁最後一兆流量,爲偶像刷榜,網絡音樂又依仗着龐大的羣衆基礎循環在街頭巷尾。這直接導致了,中國音樂排行榜的前十名,都被偶像音樂和網絡音樂所霸佔。

圖片來自頭條號

這是“前衛”與“過時”的兩個極端,夾在中間的受衆羣體就苦了命。讓我們來看看,今天依舊做着傳統唱片音樂的歌手還有誰:周杰倫、黃麗玲、半個林俊杰、半個李榮浩、四分之一個鄧紫棋……屈指可數。所以,夾在中間的這一羣人,也就是受華語樂壇黃金年代(2000-2008)影響長大的人們,在今天這個時代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歌了。可這個量級是巨大的,如今音樂榜單裏《稻香》《至少還有你》《後來》《江南》還依舊名列前茅,這其實挺可悲的。

所以,這羣受衆就像是一羣嗷嗷待哺的孩子,一但遇見好喫的東西,可見其戰鬥力有多強。這類音樂雖然更新慢,但也並非沒有,爲什麼只有周杰倫成了?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四、爲什麼只有周杰倫成功?

周杰倫通過“錯位”競爭獲得羣衆愛戴。但爲什麼只能是周杰倫。這就不得不提萬能的“情懷”了。實際上,情懷不是虛有其表的東西,它是真實存在於我們生命裏的。說白了,情懷更像是一個老年人“懷舊”一樣。在今天這個紙醉金迷的大數據時代,即便你不聽音樂,你也“被迫”的接受了很多新音樂,正所謂內容不行,BGM來湊。

如果現在一個人每年聽100首歌,那十幾年前,一個人就只能聽20首歌。那個時代,做一張唱片的成本很高,那都是唱片公司精挑細選後的精品,不像今天隨便一個主播就能喊個麥。而周杰倫,又是那一羣精品中的神,簡稱“精神”!

所以,周杰倫在那個時代,真的是根深蒂固的生長在人們的靈魂裏。而且由於他年輕時的歌曲,標籤化太重,造成了周杰倫如果“擁抱情懷”,大家聽着舒暢的旋律還能夠諒解,甚至會愛上,找到華語樂壇黃金年代的氣息,但他如果創新失敗,基本盤不買賬,那就會被徹底扣上江郎才盡的帽子。

所以,所以對周杰倫自己來說,我不知這應該是福還是禍,而聽者對樂壇就只剩下年少回憶與無限期許了。你若問我有沒有辦法解法,那就需要樂壇出現下一個“周杰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