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638——1661)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福临。清崇德三年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9个儿子,生母就是孝庄文皇后。

皇太极的突然暴毙,让大清权力出现暂时性的真空,在清廷内部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夺。其中,大皇子豪格和多尔衮都对皇位虎视眈眈,相持不下,最后各派势力达成妥协,由皇太极幼子福临继承大统,可是当时他年仅6岁,于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就以“辅政王”的身份处理朝政。之后,多尔衮通过多种手段,铲除了豪格,又罢黜了济尔哈朗,独揽大权,成为清朝的实际决策者。

福临是幸运的,一场政治斗争将他推上了皇位,但是,早就觊觎皇位的多尔衮又怎会放权?“傀儡皇帝”前路漫漫

顺治元年四月,多尔衮率军入关,五月占领北京城,同年十月,顺治皇帝从盛京迁都北京,举行登基大典,成为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任皇帝,此时,总揽朝纲的依然是摄政王多尔衮

顺治七年多尔衮不幸去世,次年正月福临亲政,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政治上加强皇权,他利用满洲贵族内部对多尔衮多年的积怨,于顺治八年,借苏克萨哈揭露多尔衮“谋篡大位”之际,下令没收了多尔衮的财产,接管了一直由多尔衮统帅的正白旗。从此正黄、镶白、正白三旗就由顺治亲自掌握,是为上三旗,其五旗为下五旗,同时福临下旨,命一切奏章“悉进朕览”,不再经过原辅政大臣济尔哈朗转呈,顺治九年,福临又下令停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朝政事务,以限制和削弱满洲贵族旗主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福临加紧镇压农民军余部和明朝残余力量,到顺治十五年,在全国战事基本平息后,顺治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地主“复业”以及恢复乡绅们的特权地位。由于实行了笼络汉人官僚地主的政策,大量吸收汉族官僚、地主、士子参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满汗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稳定了清初的统治。

在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顺治皇帝除了开展经筵日讲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外,他还提倡“仕而忧则学”,并开设学校、举行科举,以此网络人才,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颁布“迁海令”,强制沿海居民内迁30里,其目的是为了削弱郑成功等沿海一带的抗清势力,切断他们与大陆的联系,实行“迁海令”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郑氏政权向内地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阻碍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而且造成千百万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顺治十八年春,顺治皇帝不行感染天花而死,是年24岁,同年三月,葬于孝陵,庙号世祖

顺治是昏君吗?不,满清历史上十二位皇帝中确实没有什么昏君存在,但是他也谈不上丰功伟绩,因为他亲政的时间只有十年,前期要投入精力消除多尔衮的执政影响;而后期,由于屡次废除皇后,他心情郁闷,还因此和孝庄太后起了间隙,后来遇到一个宠爱的董鄂妃,然而,红颜薄命。董鄂妃死后他意志消沉,也开始疏于朝政,所以,顺治帝还真没有留下什么太大的成就,他无非是起到一个过渡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