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禪寺村和清水頭爲稻田用水打羣架,趙老四出面說和,避免了血光之災。據《高僧傳合集》載:“慧胄法師俗姓王,蒲城蒲坂人,在清禪寺居住40多年,修建寺院堂殿,開荒種地,栽植花卉,使這裏園圃環繞,庫藏盈匯合。

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一個行政村,也是一個自然村,還是一古寺院遺址。南邊約1公里是小峪口二里村,東邊是玉平村,北邊是黃(岱灣)大(峪)公路,路北是劉秀村。全村有2個村民小組,203戶,767人,耕地605畝,生產小麥、玉米,特產蘋果。

村中有三大姓,八小姓,依次爲王、劉、楊、張、趙、何、李、江、龔、胡。

是一個古老的村,“秋收萬顆子”說是有蟾在此修煉成功,修起青蟾寺,後來形成村。依《長安縣誌》載,唐以前就已有村。據古稀老人王章記、李永善回憶,該村塬上曾出土過陶瓶五個,呈紅、黑、藍各色,瓶口盤着兩條龍;還出土過整罐的古錢幣,清禪寺遺物有飲馬槽一個、石獅一對、石人若干、漢白玉千佛碑一通。

村西巷口高坎上的白玉蘭樹,又稱木蘭花樹,相傳唐代所植,歲越千年,是清禪古寺的同齡佐證。主幹高約七八尺,胸圍足有一丈二尺,樹皮粗糙,有洞三個,樹幹中空如甕,叩之如鼓;新枝一律向上,凌空拂雲。可惜樹幹2010年枯死。

清《咸寧縣誌》記村名爲青禪寺,《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爲青禪寺。清禪寺村因寺得名,本應寫爲“清禪寺村”但志書多載爲“青禪寺”,可能意在將村名區別於寺名,也可視爲古人筆誤或有意簡化。

村委會院內有一石碑,明代成化二年(1466)所勒。碑腦刻二龍戲珠,題爲“重修清禪寺記”。據說清禪寺“門嚴九重靜”,規模很大,面積近千畝。據《高僧傳合集》載:“慧胄法師俗姓王,蒲城蒲坂人,在清禪寺居住40多年,修建寺院堂殿,開荒種地,栽植花卉,使這裏園圃環繞,庫藏盈匯合。”清禪寺還有黃狗告官的故事,說的是一位巡撫路過寺牆外,遇到一隻黃狗撞牆狂吠,巡撫驚訝,黃狗噙一隻繡花鞋以示有冤,巡撫跟隨黃狗進寺院,在住持協助下,救出囚禁的少女。

相傳清末民初出了個神團團長趙丙寅,人稱趙老四。清禪寺村和清水頭爲稻田用水打羣架,趙老四出面說和,避免了血光之災。中共二里村支部開展對敵鬥爭,趙老四出於正義,積極參與。例如清算僞鄉長鄭福乾的貪污賬,陪地下黨員李志中去大峪口赴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七分校設的鴻門宴。鄭福乾被判死刑,第七分校工兵連亂砍羣衆樹木的惡行得到制止,龔勇纔是神團成員,武藝非凡,官兵來搶殺他,槍林彈雨中,他不躲不避不理睬,官兵們見打不死他,倉皇撤走,龔勇纔等敵兵走遠,解開腰間藍布腰帶,子彈頭落了一地。中共地下黨員劉成富他媽,人稱劉門張氏,她掩護長柞工委領導人李浩事件傳爲佳話。李浩被國民黨特務追捕,來到劉成富家,劉門張氏讓李浩睡在她家土炕上,裝成有病的樣子,輕聲呻吟。敵人進屋搜查,劉門張氏說炕上躺的是她兒子,在河北幹事,有了病回來養病的,騙走了特務。趙老四的獨生子趙生瑞是中共地下黨員,在南寨小學教書,解放戰爭時參加游擊隊,新中國成立後任永壽縣兵役局局長。楊德興、王崇買、劉志斌、劉志功1953年參軍,參加過甘南剿匪。

張應金在擔任村領導期間,領導羣衆改造河灘,造蘋果林80畝,並隊升級時,曾籌建化工廠,當時效益不錯,後來因故停產;還辦過紙盒廠,編造廠(編擔籠、竹筐)等,收人頗豐,爲發展集體經濟做出了貢獻。清禪寺在外工作的人,不忘家鄉。例如在省委統戰部工作的保林鎖,爲故鄉發展操心,協調關係,通過正常程序籌款10萬元,修整了進村大道。

村業餘劇團曾轟動鄉里,1966年成立業餘劇團。社火、柳木腿頗有名氣。

村西古玉蘭樹南邊,近幾年新修一座寺廟。

2008年後修葺會議室,建立村衛生室,籌備另蓋辦公室。修排灌渠1800米,修路500米,栽核桃樹107畝。2011年完成人畜飲水工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