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位於韋曲街道西區河南岸,南接韋鬥公路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504研究所,北與雁塔區杜城村接壤,西連首帕張堡村,東與長安區老年公寓爲鄰。2010年,有一個村民小組,167戶,611人,耕地110畝。

村中曾發現戰國遺址,出土有陶器、兵器等。有當時儲錢幣的“錢釜”,上有杜市印記,證明這一帶爲秦代杜市的部分,是秦咸陽九市之一。首帕是唐宋時頗爲流行的男女頭巾,相傳在唐初,村民多爲張姓,以製作首帕聞名。清嘉慶《長安縣誌》記爲首帕掌,《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爲東首帕張村、西首帕張村(今首帕張堡)二村。如今仍以張姓爲主,同時還有倪、齊、高、賈等姓。

20世紀80年代,對散亂的村民宅基地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建成“王”字形的都市新村佈局。1993和1998年,兩度組織修築村內一條主幹道和6條支幹道,建成混凝土路面,鋪設道沿和人行道花磚,路旁植樹並安裝路燈。

投資打機井8眼,配備水利設施,確保菜農抗旱澆地,豐產豐收。始建於1978年的村辦機磚廠,年利潤近5萬元,成爲村中開展多項公益活動的主要開支。近年來,先後組織村民開展“三德”、“五好”教育,“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夏季納涼晚會演出,春節秧歌表演等項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