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周作人古希臘文譯作計二百萬言,除約五萬字的《希臘擬曲》是在1934年面世,其餘均爲1949年以後完成。就中周氏最看重的是最後所譯《路吉阿諾斯對話集》,乃至在遺囑中說:“餘一生文字無足稱道,唯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願,識者當自知之。”而分量最大的則是古希臘悲喜劇,佔周氏古希臘文譯作的一半,其翻譯經過亦頗曲折。現據周氏《知堂回想錄·我的工作四》及其他材料,稍作梳理。 

周作人1950年10月7日日記雲:“羅念生來訪,邀參加爲天下圖書公司翻譯悲劇工作,約以明年。”10月18日雲:“羅念生來,攜來歐利披臺斯書三冊,約定翻譯從下月起。”10月22日雲:“下午至天下圖書公司,與公司葛一虹、鬱文哉及羅念生、繆靈珠共談譯事。”約定繆靈珠譯埃斯庫羅斯,羅念生譯索福克勒斯,周作人譯歐里庇得斯。此雖系出版方約稿,並預付版稅,但翻譯希臘悲劇,確爲周氏願做之事。三大悲劇家中,他又對歐里庇得斯最爲重視。從前著《歐洲文學史》,即強調歐氏“思想卓絕,不能爲世俗所賞”,“於神人行事,多所置疑”;還曾節譯《忒羅亞的婦女》片斷,強調作者“雖然生於二千三百年前,但其著作中唯理的思想與人道的精神,使得我們讀他如對當代的大師,發生親密之感”。從事此項翻譯,在他還有另一目的:“希臘悲劇差不多都取材於神話,因此我在這裏又得複習希臘神話的機會,這於我是不無興趣與利益的。”1950年11月“開始譯悲劇”,因爲羅念生早已譯出歐里庇得斯四種劇本,周氏的計劃是翻譯其餘十四種。起手譯的是《赫卡柏》,於次年7月完成。7至8月完成《圓目巨人》。1951年12月至1952年4月完成《在奧利斯的伊菲革涅亞》。周氏對於羊人劇《圓目巨人》尤感興趣,有云:“悲劇是從宗教劇分化出來的藝術,而在分化中表示出關聯的痕跡的乃是這宗羊人劇了,在這一點上這唯一保存下來的劇種是很有價值的,但我們離開了這些問題,單當它一個笑劇來看,也是足夠有趣的了。” 

上述幾種譯作完成後,遲遲未見付梓。周作人1952年7月11日日記雲:“晚馮君培來訪,談譯書事,大抵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接受悲劇譯事。”對此他表示:“以前兩年全與私商(書估)打交道,但現今那些貨物(譯稿大小五部)悉已由人民文學社收購,爲此不但將來有出版之望,且亦足見以前工作在政府看來亦是有價值,總算不爲白費,私心竊以爲喜也。”(1952年10月26日致龍榆生)周氏說:“自此以後我的工作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先是幫助翻譯希臘的悲劇和喜劇,這是極重要也是極艱鉅的工作,卻由我來分擔一部份,可以說是光榮,但也是一種慚愧,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鳥類的鄉村裏的蝙蝠’。”1952年6至9月,完成歐里庇得斯著《安德洛瑪刻》。1952年11月至1953年2月,完成歐里庇得斯著《伊翁》。3至7月完成《海倫》。7至11月完成《希波呂託斯》。 

周作人1953年12月22日日記雲:“得十九日法院判奪政治權利。”就在當天,他開始翻譯歐里庇得斯著《厄勒克特拉》。不久接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寄來阿里斯托芬著《財神》,“囑先翻譯,蓋因明年世界名人紀念中有此作者,將出版也。”(1953年12月26日日記)周氏看來,“那是一篇很愉快的喜劇,希臘人相信財神是瞎眼的,所以財富向來分配得不公平,這回卻一下子醫好了眼睛,世上的事情全部翻了過來,讀了很是快意。”於次年1月起手,自稱“近日別無奢望,但願此本喜劇得完成耳”(1954年1月16日日記),至3月譯竣。出版社安排一同翻譯的數位譯者互校譯稿,而羅念生與周作人意見不同,他認爲人地譯名當依英美讀法,周氏則主張“名從主人”;此外,如羅氏在《周啓明譯古希臘悲劇》中所說:“周譯註解很多,我曾建議壓縮,但譯者不同意,說可以任讀者自由取捨。”這一分歧幾乎貫穿翻譯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的始終,是以周氏稱之爲“令人厭惡的苦差事”(1954年9月29日日記)。1954年11月,《財神》收入《阿里斯托芬喜劇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周作人“給公家譯書”後作品首次面世,該篇署“周啓明譯”,在他實際上是“以字行”,應該說是最接近於本名的了。 

1954年9月,周作人完成歐里庇得斯著《厄勒克特拉》。11月至次年8月完成《俄瑞斯忒斯》。1955年1月起,人民文學出版社更改稿費結算辦法,每月預支200元,自此周氏始有固定收入,不似此前計件獲酬。《歐里庇得斯悲劇集》的編輯出版已經列入日程,遂又花費許多工夫,重新校訂自己前此所譯各劇以及羅念生的譯作,更須遵命刪減所寫註釋,乃至“甚不快”(1955年6月23日日記)。 

1955年11月至12月,周作人完成歐里庇得斯的《赫剌克勒斯的兒女》。1956年1至2月完成《請願的婦女》。4至6月完成《瘋狂的赫剌克勒斯》。6至8月譯出《腓尼基婦女》本文,12月剛起手寫註釋,“就生了病,由於血壓過高,腦血管發生了痙攣,所以還有一篇未曾譯,結果《酒神的伴侶》仍由羅念生君譯出了”。周氏久患高血壓病,自此休息將近兩年。1957年2月、11月和1958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三卷,其中有十三種署“周啓明譯”。“這十三部悲劇的本事有五種是根據特洛亞戰爭,兩種是講阿伽曼農王的兒子報仇,就是這戰事的後日談,可以說是特別多了,兩篇是關於赫剌克勒斯的,兩篇是關於‘七雄攻忒拜’的,這些都是普通的童話。”此乃其特別興趣所在,所作註釋篇幅幾與原作相埒,亦可視爲有關希臘神話的一項研究。周作人所譯古希臘悲喜劇,多數譯稿尚存,對照可知當初出版時刪改甚多。前幾年列入“苦雨齋譯叢”重新出版的《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中,這些刪改之處都恢復了原樣。 

周作人的古希臘翻譯 

對於古希臘,周作人一往情深,且着力很多。沈勝衣在《周作人古希臘譯事小摭》中指出,周作人翻譯古希臘文化的專著即有:1.《紅星佚史》(由後人根據荷馬二史詩編寫),2.《希臘擬曲》,3.阿波羅多洛斯《希臘神話》,4.《希臘的神與英雄》,5.《希臘女詩人薩波》,6.《伊索寓言》,7.《歐里庇得斯悲劇集》(與羅念生合譯,周譯佔大半),8.《盧奇安對話集》;還有些“散譯”,如諦阿克列多思的《牧歌》、希羅多德《史記》的部分、阿里斯托芬的《財神》,以及近人哈理孫的研究著作《希臘神話》的部分、佛來若(佛雷則)的《希臘神話比較研究》論文等。 

止庵所編“苦雨齋譯叢”中收入《路吉阿諾斯對話集》、《希臘神話》、《希臘擬曲》、《伊索寓言》、《財神》和《歐里庇得斯悲劇集》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