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處於上海市與江蘇省交界處,是上海通往江蘇、浙江的重要通道。全境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含水域),下轄28個村民委員會及11個社區居委會,戶籍總人口60503人。

朱家角的歷史,則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三國時期就有村落,宋元時形成集市,明萬曆年間建鎮,名爲珠街閣,又稱珠溪。清嘉慶年間編纂的《珠裏小志》,將珠裏定爲鎮名,俗稱角里。古鎮格局完好,河網密佈,小橋流水,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譽,既在風貌,亦在內涵,一座是繪畫、雕塑、歌劇的藝術之都,一座是古建、曲樂、詩書的文化名鎮。

全民藏書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從古至今,朱家角人都“愛書、讀書、藏書”。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朱家角全鎮民間藏書就超過10萬冊,是鎮圖書館藏書的10倍,超過了青浦21個鄉鎮圖書館藏書的總和。1991年初,首屆民間藏書開發利用研討會就在朱家角古鎮召開。

這裏不僅有藏書大戶,更有“全民藏書”。藏書者有八十高齡老者,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婦,還有十歲兒童。據2007年的統計,鎮上週陀星老先生家和趙建珍家的家庭藏書都近萬冊;全鎮11000戶家庭,藏書戶達到了80%以上;全鎮民間藏書總數達到56萬冊,戶均50餘冊,人均16冊,藏書千冊以上的家庭有51戶。

爲普及藏書與用書,朱家角曾先後舉辦全鎮性的特色家庭文化展、“深化利用民間藏書資源”探討會、新老藏書家聯誼會、“知識就是力量”演講會等,還編寫了《地區民間藏書聯合錄》,把讀、用、藏書作爲五好家庭評比條件。

這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不僅成爲全國第一個申報“民間藏書之鄉”的文化古鎮,更是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

據統計,10年來朱家角民間藏書量在原來的基礎(2007年統計)上又增加30多萬冊。除了愛藏書,朱家角人也富有創作熱情,十年來朱家角的讀書會創作組創作文藝作品120餘部,有戲曲、歌曲、詩歌、小戲、小品、故事等,不少作品還獲得獎項:非遺作品《江南船拳》獲中韓文化交流最具民俗特色獎、田歌《插秧天》獲北京國粹與原生態比賽銀弦獎、田歌情景劇《角里人家》獲上海市文化專利、歌曲《阿婆茶》《翰墨頌》獲上海羣文新人新作優秀獎。

獲評首批“中國特色小鎮”

1、“文創+基金”,爲千年古鎮增添時代活力

結合5A景區創建,朱家角佈局“文創+基金”特色產業,重點推進工業廠房轉型、古鎮區業態調整、老鎮區景點拓展、大師級工作室擴容等。景區口,朱家角人文藝術館,以油畫、雕塑等作品展覽爲主,輔以人文展示和文化交流;西井街,全華水彩藝術館臨河而立,是全國目前唯一專業收藏與展示當代水彩畫經典作品的場所,院外河道縱橫,園內花草繁盛,水鄉和水彩在這裏交融。北大街,上海手工藝朱家角展示館……藝術場所形式多樣,包羅萬象。“文創+基金”爲特色小鎮注入動力能量,讓文化與資本在小鎮裏發生奇妙的化學變化,給傳統文化的普及推廣預留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朱家角的鎮中鎮——尚都裏,就邀請國際頂尖建築設計師登琨豔、張永和、柳亦春及馬清運聯袂創作,延續古鎮的文脈,營造當代的江南,也是首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實踐案例展區。商業建築既保留江南特色,又引入當代元素,形成了新建築羣落,原汁原味的古鎮配以新潮新趣的商業設施。扎肉的香、崑曲的雅,混合咖啡館的情調、巧克力的濃郁,交錯出中西相融、古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美感。

2、“小鎮+音樂”模式

近年,朱家角探索“小鎮+音樂”模式——以園林實景爲載體,以水鄉音樂節爲平臺,爲古鎮增添“風聲水曲,角里饗宴”的意韻,營造“珠溪水畔風色異,一詞一曲入夢來”的意境。是小衆的雅趣,也是大衆的狂歡。每年9月,朱家角水鄉音樂節點燃小鎮熱情,作爲全國首個以水鄉空間爲舞臺的音樂節,已走過十年。歌者登上手搖木船,演繹浪漫的河道巡遊,遊人臨河凝望傾聽,迎來全感官的水上盛宴。

水鄉音樂節也被譽爲“創作人的節日”,每年吸引數百位音樂人造訪,以色列手碟達人、印度西塔琴大師、日本北海道少數民族歌手,與中國音樂詩人、民族樂手碰撞火花,涵蓋了民謠、搖滾、爵士、電音等不同風格,混搭風格呈現多元魅力。

“黃梅上岸望爺孃,閒七八月養後生。哥是秧苗妹是泥,角里人家土裏長”,朱家角人自編自演的原創田山歌音樂劇《角里人家》,則登上朱家角影劇院舞臺,120餘位居民手持農具,將國家級非遺項目田山歌與舶來品音樂劇相結合,“土調”加“洋腔”,爲民間藝術注入全新活力。

古建築成爲新音樂的舞臺,現代建築成爲傳統音樂的展廳,“流動的建築”和“凝固的音樂”在古鎮朱家角締結奇緣。

3、“閱讀+鄉愁”模式

文脈悠長,朱家角千年底蘊孕育文人雅士,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學者王昶以工詩善文獲譽“文壇宗匠”,小說家陸士諤以天馬行空的預言開啓“百年世博夢”,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夏瑞芳被稱爲“中國近現代民族出版第一人”……書香悠遠,《漕聲》《珠溪》《薛浪》《驪珠》,古鎮誕生了20多種本土報刊;上世紀90年代,朱家角全鎮民間藏書就超過10萬冊,是鎮圖書館藏書的10倍,超過青浦21個鄉鎮圖書館藏書的總和,獲評“中國民間藏書之鄉”。而今,朱家角全力正打造中國最具特色的“閱讀小鎮”:

①古鎮街區——文藝青年的天堂


2014年朱家角古鎮引入上海三聯書店(朱家角店),每年策劃很多閱讀文化活動,服務當地的百姓和來朱家角旅遊的遊客。在尚都裏文化街區推出了角里書房,向遊客和當地百姓推介優秀出版物。放生橋南岸,每月第三週週末,都固定有水岸圖書市集;放生橋北岸,將打造全國書店主題區,遴選全國大社、名社年度重點圖書和新書進行集中展示。

三聯書店500平方米的場地不僅售書,也經營咖啡和各種文創產品。這還是國內首個提供圖書定製、按需印刷的體驗空間,來到這裏的讀者可以定製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書。最難得的是,這家三聯書店的營業收入裏,書銷售比重佔了一半以上。

身處朱家角最繁華的地段——放生橋右側的“角里書房”。據悉這個名字有三個出處,一是“角里”二字恰契合這個書房的三角形模樣,二是朱家角又名“角里”,三是希望這間小小的書房能走進人們心中的那個角落。

一開始,角里書房的狹小格局讓許多商家對它望而興嘆,要在僅有32平方米的空間開一個綜合性書店幾乎也不可能。角里書房的創始人葉文剛稱,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討論與規劃,他們決定參考日本那家只賣一本書的書店——森岡書店,把小而美髮揮到極致。開業那天,角里書房結合當下熱點,就只賣一種書——《人民的名義》。時下角里書房的主題是東野圭吾,全店就只賣東野圭吾的小說,也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

除實體文化空間,每個週末的水岸市集也成爲朱家角特別的文化風景。市集每月都有不同主題,每月第三週專門是圖書主題周——來自上海外文書店的大量原版書,來自中國出版集團、世紀出版集團的新品圖書都來“擺攤”,頗有文廟書市的味道。

在未來,朱家角還計劃依據‘閱讀小鎮’的定位打造古鎮的住宿酒店,如酒店大堂24小時的閱讀空間,如每間客房都有不同的讀書主題,甚至當遊客離店後可以自行帶走2-3本書。未來的設想是尚都裏每家商鋪都有書,不管是花店、咖啡店、服裝店、餐廳,都有相關主題的書,共同重塑朱家角的文化形象。

②鄉村書屋院落——熱門網紅打卡地

書香縈繞古鎮景區,也飄至鄉村院落。青浦區184個行政村裏,每個村都有一個農家書屋,薄荷香文苑“網紅”農家書屋就是一個有特點的代表:百平方米的空間藏書1萬餘冊,各類書目一應俱全,而其中3/4以上來源於社會捐贈,被稱爲“最美農家書屋”。

書屋裏的書籍並不是想象中蒙着灰的老舊刊物,而是諸如《東京本屋》《我的名字叫紅》《奧斯維辛的小圖書館員》等暢銷作品,書架上還有不少小玩具,說是村裏小朋友來玩,誰喜歡就可以拿走一個。

屋外的小院子更是一番新天地:海棠、繡球、多肉以及更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伴着風鈴聲搖曳,還有小貓小狗跑來跑去。平日夫妻倆就住在書屋二樓,但凡有人在家便將書屋開着,倒也隨意。有趣的是這書屋“只借不賣”。“也沒啥手續,登記下就好了。”張瑞傑笑言,他們也不怕“丟書”,因爲只要有村民想看,書借多久都沒關係。

在這個被稻田包圍的書屋裏已經舉辦了無數活動:有上海作家協會30餘位會員的寫詩吟誦、臺灣戲劇教授張紋龍的戲劇藝術交流、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草藥互動體驗、中國油畫院課題組導師張立農對寫生基地建設可行性的探討……更有很多時候,活動的主角就是那些朝夕相處的村民。張瑞傑說:“村裏的老人也有講述的需求,他們或許認字少、學歷低,但不代表他們沒文化。農村有農村的文化,有的老人說起村裏的民俗、植物或農業,也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4、政府發力,萬衆參與

青浦已啓動了21公里環城水系公園的建設,將建成6個市民休閒、運動、健身、旅遊、觀光的公園,在岸線、公園中將設置小而美的閱讀文化空間,把24小時城市書房的布點結合進去。

另外青浦文化館對內部進行功能提升,引進上海乃至全國優秀的戲劇曲目,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服務。同時,青浦圖書館二期擴容改造也已完成,進一步提升兒童閱讀空間。青浦體育文化中心也已開建,未來將成爲體育賽事+文化演藝的中心。

其次,已推行3年的“萬家點書”的活動依舊持續——市民可以去青浦新華書店挑選書籍,憑讀者證直接外借,這個書由圖書館統一買單,讀者看完之後歸還到圖書館。這個活動能契合市民讀者閱讀需求,“你點單,我買單”,通過市民自主採購公共圖書的方式,進一步把市民的閱讀熱情激發出來。

2019年4月,“書香上海”之“文進萬家 書香青浦”閱讀服務項目暨“長三角一體化閱讀聯盟”成立啓動儀式在朱家角古鎮尚都裏舉行。“文進萬家書香青浦”閱讀服務項目,覆蓋青浦11個街鎮,並從青浦走向長三角。每次閱讀活動之後,街道或者小鎮,都會在地圖上敲一個紅印章,留下“書香”印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