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君是兵器愛好者,整日待在兜率宮,守着八卦爐,不是煉丹就是鍛造兵器,除了紫金葫蘆、芭蕉扇這種先天法寶,《西遊記》中其餘有來頭的兵器,皆與老君脫不了干係。以前我分析過,《西遊記》裏的開天闢地,進行過很多次,因爲《西遊記》的設定中,每過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地就會進入休眠期,俗稱混沌,然後跑出個“盤古”這類大神,打破混沌世界,開天闢地,玉帝再次親臨三界,這就是玉帝的一次“劫”。

老君絕不僅僅是老好人。

——文/西遊言己

別看孫悟空在太上老君面前沒大沒小,一口一個‘老官兒’,可是他的心裏,對老君着實尊敬的很。

比如隱霧山折嶽連環洞的花皮豹子,自稱南山大王,孫悟空便怒了。

行者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西遊記》第八十六回

乖乖,開天闢地的祖宗。

這可了不得,那盤古算啥子東西?

以前我分析過,《西遊記》裏的開天闢地,進行過很多次,因爲《西遊記》的設定中,每過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地就會進入休眠期,俗稱混沌,然後跑出個“盤古”這類大神,打破混沌世界,開天闢地,玉帝再次親臨三界,這就是玉帝的一次“劫”。

孫悟空說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第一次開天闢地,是老君出手的;二是老君的所作所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今天,我們主講後者。

從老君打造的三件兵器入手,看看他的創舉,是如何的“劃時代”!

第一件兵器:衆所周知的金箍棒。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西遊記》第七十五回

金箍棒打造出來之後,被大禹借走,當作測量江海深淺的定子。大禹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等等。

但金箍棒、大禹、劃時代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大家不妨想一想,初中歷史課本中學過的一個詞:度量衡。

度量衡由秦始皇統一,度是長度單位,量是容積單位,衡是重量單位。

而金箍棒,就是最原始的“度”,金箍棒可長可短,上至三十三天,下達十八層地獄,只要得到金箍棒的認可,即可隨意變化長短,用來測量長度、深度。

根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

禹,聲爲律,身爲度,稱以出。

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大禹的各項基本身體特徵爲標準,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這不難得出,大禹所鼓搗出來的長度單位,來自金箍棒。

第二件兵器:九齒釘鈀。

此是鍛鍊神鑌鐵,磨琢成工光皎潔。老君自己動鈐錘,熒惑親身添炭屑。五方五帝用心機,六丁六甲費周折。——《西遊記》第十九回

雖然九齒釘鈀的原材料跟金箍棒差不多,都是鑌鐵,但是九齒釘鈀的打造方式,就比金箍棒高級多了。

熒惑、五方五帝、六丁六甲直接或間接參與,和老君共同完成。

九齒釘鈀,它最初的名字,叫上寶沁金鈀。

身妝六曜排五星,體按四時依八節。短長上下定乾坤,左右陰陽分日月。六爻神將按天條,八卦星辰依鬥列。名爲上寶沁金鈀,進與玉皇鎮丹闕。——《西遊記》第十九回

這裏說得很清楚,九齒釘鈀原先是進獻給玉帝,用以‘鎮丹闕’,顧名思義,是放在凌霄寶殿上的裝飾品。

現在看來,凌霄寶殿的鎮殿之寶,若是一把釘鈀,未免太老氣了點。

但放到古代,意義大不相同。

古代是農耕社會,釘耙作爲農具,翻地、碎土,能提高農作物的出產率,等於是將農耕文明推動了一大步。

因此,它才能當得起‘鎮丹闕’這三個字。

第三件兵器:金鋼琢。

電視劇裏的金剛琢,它彷彿是一個可控的黑洞,來啥吸啥,堪稱所有法寶的剋星。

可看過原著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套諸物’只是金鋼琢的其中一個技能。

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爲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西遊記》第六回

變化、水火不侵、套諸物、防身。

可躲,可藏,可攻,可守。

但金鋼琢應用到古代社會,真正的作用,應當也是一件“農具”。

現了本相,原來是一隻青牛。老君將金鋼琢吹口仙氣,穿了那怪的鼻子。——《西遊記》第五十二回

實際上,金鋼琢是一個牛鼻環!

農耕社會,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有的朝代爲了保護牛,禁止宰殺,違者犯罪。

大部分的耕牛,脾氣溫順,可一旦牛脾氣上來了,哪怕是成年人,都沒辦法拽着走。並且,牛皮糙肉厚,即使用皮鞭抽打,也難以讓牛感到疼痛。

唯獨牛鼻子是牛的脆弱部分,所以耕牛,都會套一個牛鼻環。

牛鼻環是劃時代的創舉,有了牛鼻環,農耕文明跨入一個新臺階。

老君是兵器愛好者,整日待在兜率宮,守着八卦爐,不是煉丹就是鍛造兵器,除了紫金葫蘆、芭蕉扇這種先天法寶,《西遊記》中其餘有來頭的兵器,皆與老君脫不了干係。

但是,老君始終把淳樸二字,記掛心頭。

我們印象中的太上老君,不與人爭,每天樂呵呵,獨自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光。

而且,老君已經影響到了身邊人,比如金角銀角,這倆童子,傻的可愛。觀音菩薩借他們下界爲難取經團隊,老君怕他們喫虧,足足給了五件寶貝防身,可才下界,就被九尾狐騙走了一根幌金繩。

不過,老君的貢獻,僅憑一事就可看出來。

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闢,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西遊記》第三十五回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以他人的名義,去做一件煉石補天的大事,這麼大的功德,說捨棄就捨棄,這也是爲什麼,老君如此受人尊崇的原因。

老君所作的一切意義重大,但是他卻不怎麼去宣傳。

懂得自然懂,不懂的以後會懂。

比如孫悟空,剛上天庭那會兒,見到老君家裏有好東西,就自作主張一口吃了。老君全不在乎,這個年輕的妖怪,不就是當年煉石補天救下來的嗎?給他幾顆仙丹,又有啥關係?

後來,孫悟空懂事了,也明白了老君良苦用心,便打心眼裏,對老君敬佩之至。

就好像,那些隱姓埋名的志願軍們,在和平年代,只要有口飯喫,就能樂呵呵,不想麻煩國家。

口中只有:生是毛主席的兵,死是毛主席的鬼。

對於這種名族大義,我們年少求學時,只知是書裏的一句話,等看到現在的大好河山,忽然明白了,有些信仰,早已銘刻到骨子裏。

因爲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爲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繼續守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