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孫悟空是取經團隊的一部分,在我們小時候,把孫悟空當偶像,覺得他嫉惡如仇,幫理不幫親,但是在通天河老龜這件事上,他做的不太地道。原因是當年通天河的老龜,主動馱唐僧過河時,唐僧給了老龜一個承諾。

文/西遊言己

唐僧的第八十一難,再次來到通天河。原因是當年通天河的老龜,主動馱唐僧過河時,唐僧給了老龜一個承諾。

但是唐僧卻沒有兌現諾言,他去到靈山,把答應老龜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因此,老龜發怒了。

可此時的取經團隊,今非昔比,就連以前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也在凌雲渡洗盡鉛華,變成了金蟬子。

所以老龜將取經團隊丟入通天河的做法,對取經團隊來說,不痛不癢。

至於經書缺失,看似是人爲,晾曬經書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實際上,經書殘缺,是天註定的事情。

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西遊記》第九十九回

天地不全,經書哪能全?經書就算不在通天河缺頁,也會在其他河裏洗個澡。

這怪不到老龜頭上。

既然老龜沒錯,那麼第八十一難,根本原因就在於那一次的協議,唐僧沒放在心上。

唐僧以爲只是個口頭約定,類似於我們常說的“有空請你喫飯”,西行路上,他確實說了不少。

在唐僧心裏,覺得那一句話,就跟微信聊天差不多,不具有法律效應。

“老唐,看我馱你過河的份上,幫個小忙怎麼樣?”

“老龜,說說看?”

“去靈山,問問你的老闆如來,我何時才能脫了烏龜殼,變個帥小夥?”

“小意思,一定幫你問。”

結果,面對老龜的質問,唐僧刪掉微信對話框,不認賬了。

(唐僧)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西遊記》第九十九回

唐僧秉着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原則,緊閉嘴巴,假裝沒聽到,哪怕聽到了,也死不承認。

反正老龜沒得黑紙白字的證據。

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

老龜和唐僧之間,不是幫了個小忙,而是一場切切實實的交易,不是鬧着玩的那種。

老龜住在通天河,通天河,河面寬闊。

三個大字乃“通天河”,十個小字乃“徑過八百里,亙古少人行”。——《西遊記》第四十七回

看清楚了,通天河八百里寬。

過河,一直是取經團隊的天大難題,尤其是這種大江大河,向來需要藉助外物,任何其他方法,都不行!

八百里流沙河,用的是沙和尚脖子上的九個骷髏頭,外加觀音派惠岸行者送來的紅葫蘆,製作一隻法船,纔過去。

過黑水河,是因爲取經團隊打跑了搶佔河神水府的小鼉龍,河神感激涕零,遂做法截斷黑水河,讓師徒身登西岸。

但八百里通天河呢?老龜過來幫忙,不是義務勞動,是做買賣的,並且也不是強買強賣,河中間跟唐僧談價格,是到達彼岸後,纔開的口。

當然,唐僧可以拒絕,但他答應了。

直接拒絕,和答應不做,完全是兩碼事!

這已經是上升到信譽的高度了。

打個簡單的比方:有人微信向你借一萬塊錢,最後卻當借錢一事不存在,你心裏肯定不好受,於是趁他在水上網紅橋蹦躂的時候,一把將他推下去。

然後對方只是溼了一次身!

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換成是你,肯甘心麼?

通天河老龜,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那麼,如果微信聊天記錄具有法律效應了呢?結果會有所不同嗎?只能說,也得看人來,不然爲什麼會有這麼多老賴?

同樣把唐僧當做典型例子!

取經團隊從雲端跌落通天河西岸,孫悟空已經知曉前因後果。

孫悟空是取經團隊的一部分,在我們小時候,把孫悟空當偶像,覺得他嫉惡如仇,幫理不幫親,但是在通天河老龜這件事上,他做的不太地道。

行者頻頻的暗笑道:“駕不去!”駕不去!”你看他怎麼就說個駕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說破飛昇之奧妙,師徒們就一千個河也過去了;只因心裏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還該有一難,故羈留於此。——《西遊記》第九十九回

孫悟空的意思很明確,這是唐僧命中該有的“一難”,他只站在師父的角度上,去想着怎麼渡過去。

卻始終沒有考慮通天河老龜的訴求。

通天河老龜,要一個能否整容成帥小夥的答案,孫悟空漠然不動。

等於是孫悟空私自替老龜做主:你折磨一下唐僧算了,我不打你。

孫悟空的這種想法,我們很難理解,就像當年在高老莊,得知霸佔高翠蘭的是天蓬元帥,就認爲他們“門當戶對”,不論人妖殊途。

現下師父唐僧即將成佛,老龜以下犯上一次,前程往事,就當兩清。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怕孫悟空這種和稀泥式的處理方式,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他覺得可以一筆勾銷,那就能一筆勾銷。

通天河老龜人微言輕,除了認栽,別無他法。

那老龜能不能越級,告到如來那兒去呢?告唐僧說話不算數,告孫悟空爲虎作倀,把他倆的佛門果位,給撤了。

有沒有用,不得而知,但是,大概率是有用的。

不過有個前提,就是趁人多的時候,比如蘭盆會上,鬧到如來跟前,陳述事實。

解決方法很容易,實施起來很困難。

所以通天河老龜,爲了一家老小,放棄了繼續討要說法的念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