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畫家石魯(1919-1982)誕辰一百週年紀念,中國國家博物館今天起開始展出“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並將持續至2020年2月9日。

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這也是迄今爲止石魯藝術的最完整呈現,其中既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系統收藏,又有海內外公私機構收藏的石魯藝術精品。其中,一直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一號大廳的鎮館之寶《轉戰陝北》移至南1、南2展廳,與石魯的近400件作品一起呈現。

“石魯一生都渴望自由,藝術就是他的自由的形式和表現,他後期作品中有一種高度緊張的情緒,一種和現實不和諧的點、線、面。那跌宕不平、蒼渴奇崛的筆墨和生澀凝重、斬釘截鐵的書法,正反映着他在現實中的不自由。石魯的偉大和悲壯,就在於他一生中無論遇到多少艱難挫折,都不改其志、執着的追求大真大實、至情至感的理想境界。”一位藝術史學者說。

石魯(1919年~1982年),原名馮亞衍。因崇拜清初大畫家石濤和現代革命家、文學家魯迅而改名“石魯”。15歲考入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圖畫系,系統學習傳統繪畫,臨習石濤、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鳥,摹寫揚州畫派及吳昌碩等人的繪畫作品,爲後來的國畫創作打下了基礎,抗戰爆發,投身革命行列,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培養出來的革命文藝家中傑出代表之一,在多個藝術領域皆有建樹,其在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印章、詩詞、文學、藝術理論等方面獨創一格,作品個性鮮明,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前瞻性。

一些研究者認爲,在近當代美術史上,石魯從石濤之藝術與魯迅之文學、風骨中,雜取養份化爲“自我”,石魯作爲長安畫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其藝術的思想性,時代性,創新性,本土性對中國當今的藝術創作極具現實意義,甚至可以這樣說,石魯擁有的,就是當今缺少的,石魯堅守的,就是當今失去的。

石魯(1919-1982)

據國家博物館公開的資料介紹,今天開幕的“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以“革命史詩”、“時代禮讚”、“長安新畫”、“風神兼彩”四個單元反映石魯先生與時代緊密相關的藝術創作。每個單元之中又設2-3個小專題。作品選擇着眼於20世紀下半葉中國社會史與美術史上的一系列重大變化所形成的語境與情境,呈現石魯在藝術創作各個階段中的創作思想與主題、創作樣式與技法,以及經典作品創作過程中的速寫、手稿和創作草稿,以求清晰地反映石魯藝術在時代背景下作品題材的變化及其歷程演繹中所形成的獨特風格。

規模最大的石魯個展

這是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石魯個展,也是石魯藝術最完整的呈現。“石魯是一個和時代結合得非常緊密的藝術家,因此在展覽設計上,爲突出時代對石魯藝術的塑造,我們就將展覽分爲四個章節,革命史詩、時代禮讚、長安新畫、風神兼彩。”此次策展人鄭豔介紹道。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策展人鄭豔介紹說,“革命史詩”講述了1940年代石魯在延安的工作經歷,此時的石魯是一位充滿理想的美術工作者,在延安他做了很多版畫創作,還接觸了油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延安歲月對他的藝術發展也提供了持續的吸引力和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石魯先生在西北從事美術工作時,進行了大量的主題創作,其創作素材很多都來自於在延安的經歷,他的成名作《轉戰陝北》等創作都誕生於此時。“這個章節的亮點,就是我們首次把《轉戰陝北》原作與17件珍貴的創作手稿一併展出,結合藝術家馬改戶對《轉戰陝北》創作情況的回顧文章,幫助觀衆真實還原藝術家主題創作的誕生過程以及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轉戰陝北》 石魯1959年 233×216釐米 紙本設色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展覽現場

此外,“《東渡》作爲石魯一生中創作的最大幅作品,雖然原作已不知所蹤,但此次展覽我們有幸借來了《東渡》的線描稿和我們家裏收藏的速寫稿,非常詳細地展示了《東渡》的創作歷程,這也是研究石魯藝術非常寶貴的資料。”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石魯的女兒石丹說到。

展覽現場

延安時期的作品之前也沒有展出過,此次展覽選擇了部分速寫和版畫進行展示。速寫是在馬蘭草做的粗糙紙張上畫的,內容包括民兵、老農、在延河洗腳的家人、延安的騾馬市場等。父親的繪畫風格這時基本上是屬於西方素描式的,是有立體光影的,像這樣的速寫現在依然保留的有400多張。可以看出他在那個時候就對人物造型、人物神態和人物動態的把握,已經有一個相當的程度了。”

“版畫選擇了一個組畫,其中《新洋片》是1942年文藝座談會講話之後,用拉洋片的方式對羣衆進行宣傳和教育,這張版畫就是當時放新洋片的一個場景。這些作品尺幅雖小,但我們將其和父親生前的畫具、寫生畫箱、電影劇本《劉志丹》初稿等放在一起進行展示,同時,我們有幸借來了當時的電影片子在現場放映,很有意思。”

展覽現場的作品

《種瓜得瓜》 石魯 1961年 51×40.5釐米 紙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第二章節“時代禮讚”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新時代、新氣象、新風貌,石魯也秉承從生活入手,深入到寶成鐵路等地,和建設者同喫同住爲勞動人民畫像。這一時期,他的繪畫放映了時代的特點。而且在1950年代,石魯有一個很特殊的經歷,他作爲國際博覽會中國館總體設計者,到了埃及和印度。走出國門後的石魯發現,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首先要堅守自己的民族藝術傳統,由此他開始修正早期藝術中強調以西畫改造中國畫的觀念,開始向傳統吸取營養。這一章節將展示石魯在域外求索的寫生創作,以及回國後經過思考,向傳統吸取營養的作品。

展覽現場,石魯生前使用過的畫箱、包,生前穿過的衣服

展覽現場,石魯生前使用過的毛筆

第三章節“長安新畫”展示了石魯作爲西北美術界的開拓者和組織者,也是陝西美協創作室的靈魂人物,在1960年代,石魯組織了西安美協中國畫研究室的習作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人民日報》發佈題爲“長安新畫”的社論,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並在全國巡展,這個事件被認爲是“長安畫派”的崛起,他所提出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也成爲後來“長安畫派”的指導思想。

展覽現場,長安新畫《人民日報》1961年10月15日第八版

《逆流過禹門》 石魯 1960年 141×66釐米 紙本設色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家家都在花叢中》 石魯 1962年 96×71釐米 紙本設色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藏

“第四章節我們採用了石魯話語錄中的‘風神兼彩’一詞,覺得它最能概括石魯這一時期的創作特點。” 策展人鄭豔說道。

“作品選擇上,除了向中國美術館、美國大都會借來的作品外,還展出了一件9米長的蘭花手卷。還有一部分作品是石魯在文革時期精神失常時畫的8幅具有神祕主義的作品,此次展覽是這8幅作品的第一次集體亮相,值得關注。”石丹說道。

《春滿秦嶺》 石魯 1962年 畫心:195.5×68.5釐米 紙本設色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我想畫家的立意,就是爲時代代言

石魯的一生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想畫家的立意,就是爲時代代言。”

待在延安的10年間,石魯畫了大量版畫。據石丹統計,石魯目前流傳下來的作品數量並不多,國家博物館加上自己保存的部分,總數不超過10張。而這不足10張的版畫中,包含了《羣英會》《打倒封建》《妯娌倆》《說理》《民主評議會》這些在新中國版畫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創作於1949年的《打倒封建》屬於石魯版畫創作晚期的作品,根據石丹的瞭解,“這應該是他在延安的最後一張版畫創作”。在作品《打倒封建》中,石魯刻畫了一幅農民大隊進入地主莊園的場景。相較於早期的《羣英會》,在對人物形象的表現,整體的畫面結構以及對藝術形式感和版畫技巧的把握上,石魯已經處理得非常成熟。

展覽現場,石魯日記

《王同志來了》 石魯 1953年 120×100釐米 紙本設色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展出了9件石魯20世紀40年代於延安時期的版畫創作,並有20件版畫手稿一併展出,展現了青年石魯作爲革命美術工作者的藝術創作熱情。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大潮,石魯秉承着“從生活入手”的宗旨,深入青海藏區、寶成鐵路、蘭新鐵路建築工地,祁連山、烏鞘嶺、陝南和陝北。與建設者同喫同住,爲勞動人民畫像,用畫筆展現和歌頌新時代、新氣象。

石魯於1950年創作的《變工隊》就是其中的代表,圖中,烏鞘嶺建設工地上,一羣勞動人民正揮着鋤頭努力工作。三年後,石魯又創作了《移山》,這件作品近日在北京保利2019秋拍中以4255萬元成交,作品中,勞動者的工作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位青年駕着推土機開展推土移山工作。對石魯來說,“我想畫家的立意,就是爲時代代言。”

《變工隊——陝北農村生活小景》 石魯 1950年春 畫心:90.4×61.2釐米 紙本設色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石魯,《移山圖》,1954年

到了1970年代,雖然身處特殊年代,但石魯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雖然沒有再創作大型主題創作,但他的風格和筆墨卻非常精到,特別在結合了書法、金石入畫後,達到了藝術上自然暢神的階段。他進入了自己的“畫語錄”,尤其能表現自己的特點,而且晚年他也經常強調自己的藝術是“藝爲人民”,尤其在去世前,他依舊認爲,要爲人民創作。

《龜蛇圖》 石魯 1970年 畫心:33.8×59.7釐米 紙本墨筆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縱觀石魯40餘年的創作,他的軌跡十分清晰,他在每一個創作階段都不會停留太多時間,往往在一個階段畫了幾張作品以後便進入到下一個層面。在畫家王金嶺看來,“石魯是一萬張畫都各具各的特色,沒有讓你感覺到(重複)。他的每一張畫都是不一樣的,這是要命的。創作作品面目‘一和萬’的關係,硬要一個萬,不要萬個一,一和萬的關係,那都是靈魂性的東西。”

作畫中的石魯

石魯手稿

石魯書法

石魯書法

策展人鄭豔表示,2012年至今,石魯家屬共向國家博物館捐贈三批作品,此次展覽從中選取了部分參展,“這是石魯作品首次在國博的大規模亮相,在此之前,部分作品曾在新西蘭和武漢美術館展出過。在石魯先生百年誕辰之際,將這麼多作品齊聚國博,非常難得。”

早在2012年“石魯藝術研究中心”在國博成立之際,國博和石魯家屬就開始籌備此次展覽,歷時7年,終於與觀衆見面,“我們想通過此次展覽向大家全面展示石魯的創作歷程。”

回顧中國近現代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大批爲國家民族美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藝術家,石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是20世紀中國藝術史的代表人物,是中國畫壇具有開放性且成就卓著的美術大家,是長安畫派的創始人和靈魂核心,他的繪畫在新中國美術史藝術語言的變革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他的一生致力於民族藝術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始終將個人的藝術追求與民族,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以大量的優秀作品贏得了美術界的廣泛讚譽,書寫了中國美術新的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