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凡法駕、鹵簿,皇后以下車輅、鹵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坊樂器,祭器、八寶、九鼎、圭璧,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祕閣三館書、天下州府圖及官吏、內人、內侍、技藝、工匠、娼優,府庫畜積,爲之一空。”

這是關於靖康之變的一段記載,出自《宋史▪欽宗本紀》。

靖康二年四月,金人擄二帝被歸,除了一衆宗室貴戚官員匠人等人質外,一同帶走的還有難以估量的典籍器物等。

這便是刻骨銘心的靖康之恥。

今天我們來談一個俗的“錢”話題,看看北宋滅亡前夕,金人到底從北宋搶掠了多少金銀。一、初次議和,金人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百萬匹”

金軍第一次圍困開封時,北宋朝廷分爲主和派和主戰派兩個陣營,宋欽宗在主和主戰之間搖擺不定。

主戰派以李綱爲代表,朝堂之上,他極力反對宋欽宗和金人議和,認爲“敵人貪婪無厭,又有燕人狡獪以爲之謀,必且張大聲勢,過有邀求。”

但是宋欽宗此時傾向議和。“綱既退,(李)梲與(鄭)望之再對,帝許增歲幣三五百萬兩,免割地。次論及犒軍,許銀三五百萬兩。又命梲押金一萬兩及酒果賜宗望。”

李綱

大臣李梲與鄭望之在李綱退朝後說動宋欽宗議和。宋欽宗拿出兩個方案,一是增歲幣三百萬到五百萬兩,不割地;二是一次性給銀三百萬到五百萬兩。同時送給金人一萬兩黃金作慰問。

無論三百萬還是五百萬,這都是極爲龐大的數量。若是歲幣的的,則更是一筆巨大負擔。

當年宋遼澶淵之盟也不過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後來慶曆增幣後,總數也不過歲幣銀20萬兩、絹30萬匹。

得到皇帝的許可,鄭望之去和金人談判,願意給歲幣三百萬,被金人拒絕:“望之但許增歲幣三百萬,三寶努不悅而退。”

後來在進一步的談判中,金人開出的價碼是罕見的苛刻。

“鄭望之等在金營,宗望約見之,引李鄴、沈琯於其坐後,需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百萬匹,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地,並宰相、親王爲質。”

除了割地和給人質外,金軍主帥完顏宗望索要的數額是: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一萬匹牛馬,百萬匹綢緞。

完顏宗望劇照

這絕對是獅子大開口,遠超當年宋遼和議的數額。

或者是金人抓住了北宋軍力羸弱且急需求和的心理,狠狠宰割北宋一刀。

對此《宋史》記載的就相對簡略:“李梲與蕭三寶奴、耶律忠、王汭來索金帛數千萬,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宰相、親王爲質,乃退師。”

北宋只能無奈的接受。

“梲、望之入對福寧殿,具奏所言”,宋欽宗同意了,“中山、太原、河間府並屬縣及以北州軍,已於誓書議定交割”,康王趙構也被派去作爲人質。二、括借私家金銀和禁中珠玉,度過第一次危機

最大的難題便是金銀問題。

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一萬匹牛馬,百萬匹綢緞,北宋一時間是拿不出來的。

金人所要的數額是在過於巨大,便是經濟發達的北宋也是難以承受的。而且北宋經濟繁榮在統治階層腐朽奢華的統治下,已經被掏空差不多了。

宋欽宗

在此之前,北宋和金相約攻遼收回幽雲十六州後,北宋的國力也被耗費的太多。

《續資治通鑑》記載道:“自得燕地,悉出河北、河東、山東之力以往饋官軍,率十數石致一石,才一年,三路皆困……詔西京、淮、浙、江、湖、四川、閩、廣措置調夫各數十萬,並約免夫錢,每夫三十貫,委漕臣限督之,違者從軍法……尋又詔宗室、戚里、宰執之家及宮觀、寺院,一例均敷,於是遍率天下,所得才二千萬緡,而結怨四海矣。”

北宋“遍率天下,所得才二千萬緡”,現在又要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百萬匹綢緞,北宋哪裏拿得出來。

沒辦法,只能對老百姓下手了。

《宋史▪欽宗本紀》記載道:“括借金銀,籍倡優家財。”

《續資治通鑑》記載得更爲詳細:

“詔括借私家金銀,有敢隱庇轉藏者,並行軍法;倡優則籍其財。得金二十萬兩,銀四百萬兩,而民間已空。”

這也是杯水車薪,宋欽宗又從自己的腰包裏拿錢。

“帝以金人索金銀數至多,欲取禁中珠玉以充折,令聚置宣和殿。是日,李梲、鄭望之入對,命閱所列珠玉,悉津至金營。”

最終金人退兵,第一次開封之圍解除。

不過北宋只是暫時給了部分金銀,剩餘的金銀要在一定的期限內付清。三、二帝在手,金人“索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

金人撤退後,北宋並沒有積極整軍備戰。

數月後金人再度南下,這一次開封被攻破,宋欽宗也在和議時被扣押。

有了皇帝人質在手,金人更是獅子大開口,之前議和的數額全部推倒重來。

“甲子,金遣使來,索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於是大括金銀,金價至五十千,銀至三千五百。金又索京城騾馬,括得七千餘匹,悉歸之。”

據史料和現存古物來看,金錠有一兩、二兩乃至十兩、二十兩之分。就是以最低一錠一兩計算,金一千萬錠最少也是黃金一千萬兩,遠高於金人之前索要的黃金五百萬兩。

北宋不得已再次“大括金銀”,導致金銀價格暴漲。

“初,帝約五日必還,至是民以金銀未足,各竭其家所有獻之。有福田院貧民,亦納金二兩,銀七兩。而金人來索不已,於是增侍郎官二十四員再根括,又分遣搜掘戚里、宗室、內侍、僧道、伎術、倡優之家。”

爲了贖回宋欽宗,開封百姓甚至自發捐獻金銀,但是遠達不到金人的要求。

沒辦法,北宋增加二十四名負責“大括金銀”的侍郎官,除了向百姓搜刮,皇親國戚,趙氏宗室、太監、寺廟道觀,甚至青樓娼妓都難以倖免。

這是一場人間悲劇。

剛開始有人主動獻出金銀,後來就是硬強的了。

“癸未,城內復以金七萬五千八百兩、銀一百十四萬五千兩、衣緞四萬八十四匹納軍前。”

這遠遠達不到金人的要求,於是金人開始殺人警告。“乙酉,金人以括金未足,殺戶部尚書梅執禮,侍郎陳知質,刑部侍郎程振,給事中安扶,梟其首,乃下令曰:‘根據官已正典刑,金銀或尚未足,當縱兵自索。’”

宋徽宗宋欽宗

直到金人挾二帝北歸,北宋都沒有付清金人所需要的那些金銀,因爲北宋真的拿不出了。

這期間,被金人冊立爲大楚皇帝的張邦昌在前往金營“見二帥致謝”時,面議七事,第二條便是“乞免取金帛”,第七條是“乞借金銀犒賞”。

張邦昌不但要求金人免取金帛,還要向金人借金銀,可見開封城早是財力疲敝了。

金人同意了,“且令權止根括金帛”。

不久之後,“夏,四月,庚申朔,金帥宗翰退師,帝北遷”,真正的靖康之恥開始上演。

靖康之變

“帝在軍中,頂青氈笠,乘馬,後有監軍隨之,自鄭門而北,每過一城,輒掩面號泣。”

宋欽宗每過一城,就掩面哭泣,這亡國之君做的毫無尊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