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和舅舅一起在重慶壁山承包了300畝地,近三年折騰下來,壯烈地成爲了農業炮灰大軍的一員,最近終於狠下心來,決定壯士斷腕,以虧損的價格轉手給了年前約談過的一位老闆。

想想投入了自己近三年的青春時光和多年來的辛苦積蓄,最後換來這樣的結果,真是悔不當初啊,只怪當時太沖動了,還有對農業本身的認識不夠深刻!

一、農業的坑,我經歷過的你就不要重蹈覆轍

我想以個人親身經歷,告誡那些想真正搞農業、從事農業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農業投資稍有不慎就會深套其中、難以自拔!

當然下面的幾種類型不算:

府衙有人脈可以套資金,畫個圖紙、搞個計劃錢就來了的;其他項目賺了大錢,想要搞農莊圈地的;相關部門有人,知道什麼地方會徵用,提前租下來修建輔助設施,種植些苗木,等徵收補償的。

下面來說說個人的一些經驗教訓和總結,還有對城鎮化和農村未來的一些個人看法!

二、爲什麼現在的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呢?

大家都寧願背井離鄉,居無定所地外出打工。其實不是沒有原因的,是因爲種地付出的成本和回報不成正比!

最初,我覺得1畝地1000元的利潤是件很容易的事,300畝地,就算1畝地賺1000元,1年至少也得賺30萬啊。

最開始,我選擇的是種植油菜,一是考慮到容易管理,能夠機械化操作,另一方面覺得市場前景還不錯,菜籽油嘛市場前景廣闊,容易銷售。一季種植下來,儘管收成還算不錯,但還是入不敷出,一畝倒貼近300元。

總結了下原因,大致如下

1、我們不過是“大農經濟”

不說土地流轉過來的支付農民“租金”,就算是所需種子、肥料、農藥成本也比他們高得多。他們是“粗放種植”,把種子播完後就不管了,後續播種施肥還是打藥鋤草,都是有專業的服務公司和專業的工人在幹。

無論收穫多少,哪怕每畝只收100斤,對他們而言也是淨利潤。我們則是畝產量低於800斤就賠錢虧損。

現在所謂的規模化、集約化充其量就一“放大的小農經濟”罷了,儘管我們大農場合作社在生產規模、生產方法、生產設備上與美國沒什麼不同,但我們的生產方式(就是生產的組織形式)與個體農民的生產方式沒什麼不同。

就是什麼都是自己買、自己幹。這種生產方式的問題就是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即使是用相同的工具做同一件事,結果都會不同。

而美國的生產方式是:僱收割專業公司收割,這些專業收割公司在全美國從北向南收割,一年起碼工作10個月(因爲緯度不同的地區,糧食的成熟時間是不同的)。僅僅折舊費一項,我們就比他們高10倍以上!而且這些收割機手因爲一年到頭都在工作,因此技術熟練,不僅效率高,浪費也少。

2、“土地流轉”之後,農民幹活積極性不高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過去人民公社發生的事,現在又在“土地流轉”中重演。更糟糕的是,現在的“土地流轉”各方面條件還不如人民公社。

一沒有行政權利,過去的人民公社因爲有行政權力,你不好好勞動它還能組織大家批鬥你;現在你要多說兩句搞的人家不爽,人家就能甩手不幹,正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二是現在農村稍微有點頭腦和本事的都跑出去了,剩餘的體力好點的人家跑去搞鐵公雞和鋼筋水泥的活,出那點工費的確是比不過政府和房地產。也不是沒用過其他方式,但在“利”字當頭的社會情況下,沒利誰會鳥你。

不僅如此,從成本分析中也不難看出:僅僅土地流轉費這一項,就足以導致“土地流轉”在糧食種植上不可能成功。現在的土地租金平均每年在500元/畝,再加上各種費用,以現在糧價種糧食又怎麼可能賺錢。

3、農產品不確定因素太多

下面說說種植經濟作物的情況。這個就不像在搞投資,而是在投機。因爲在中國除了地域性比較強的一些特殊品種外,大衆的經濟作物不管是蔬菜還是藥材價格都不穩定。

中國農民多,且從事農業項目非常不穩定,真正從事農業的人數也不穩定。比如一個農民去年種糧食,今年他卻變成了菜農,明年他可又改爲搞養殖了,或者啥都不種,跑出去打工了,這和發達國家不同,發達國家從事農業的人數是比較穩定的。

農業人員的穩定導致了農業項目、規模容易大起大落,農產品價格容易大起大落。

還有,資金門檻低,規模可大可小,大老闆可大搞(成百上千萬投資),小老闆可小搞(幾萬到幾十萬投資),廣大農民可散搞(幾萬元以下投資)。

技術門檻低,大多數農業項目的技術很難保密和壟斷。比如果園,專家搞畝產可達萬斤,但農民也可搞到7000-8000斤,甚至也可達到萬斤水平。

一個種植項目在某地今年畝產值達2萬元,那麼要不了幾年必將有大量資金和人員湧入這個項目。

大老闆大搞,小老闆小搞,廣大農民都搞,甚至在外打工的、做小生意的都回到農村搞,可以想象這個項目的產品必將供大於求,價格也必將暴跌,那麼搞這個項目的利潤也就可想而知了!

氣候、各種災害都可能成爲不確定的因素。你根本無法預測其價格。當然有地域性特色的產品不在此例,這個有資本支撐形成了一定的壟斷,它的價格基本是高挺的。

三、農業不是不能投,關鍵是你如何投

我想說明一點,也算是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在現階段這樣外部的大環境下,想要單純地靠種植來盈利,是方向性上的根本失誤。

1、利用互聯網做營銷

投資農業排除那些靠自己的工作強度和超長工作時間,賺取一點勞力錢之外,能賺到錢的其實是把風險轉移給他人了。

大一點體量的做品牌、做營銷去了,最典型的是互聯網與農業技術融合、與銷售物流融合、與品牌推廣融合通過互聯網,搭建起農業與技術、與人的交流。這個是重點,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2、項目選擇一定要謹慎

經常會看到電視、報紙、網絡報道,火箭蛋變完蛋,西瓜沒人要了,蒜你狠又重現了,投資最忌諱的就是跟風。

如果人人都能做的項目就不是投資,肯定是公益,所以在投資前你必須懂農業,懂行情,懂農業裏面的渠渠道道,不要輕易看見個廣告、新聞報道種養什麼,賺了多少錢!項目的選擇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需要各方論證才能定項目。

農業融資比較難,由農業的特定屬性決定,農業使用的土地是集體所有,流轉、租賃等只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土地抵押貸款是按照土地上附着物,使用年限、種植面積等來認定其價值,按其價值的50-80%貸款,各地執行細節不同,需要提前瞭解更多細節。計劃儘量詳盡,可以減少麻煩的出現。

長期以來,農業生產環節利潤水平不高是不爭的事實。散戶式的小農經濟,沒有折舊、沒有設備購置和更新、沒有技術進步投資,與之相比,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經常陷入低利潤困局,甚至由於成本太高而虧損。

如果沒有做好事先的投資預算與風險評估,貿然進入這個行業,可能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