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發展的主要方向就是新型城鎮化,這一點在近郊農村體現得尤爲明顯,目前國家的土地改革、宅基地改革都是在不斷推動農村朝着新型城鎮化方向發展,不過在當前的土地改革過程中,由於新型城鎮化主要是依託了城市擴展而導致的徵地拆遷,讓農民朋友失去了土地,成爲“農轉非”,所以也讓農民朋友產生了非常大的牴觸情緒,由於農村朋友的戀土情節以及徵地補償不合理等等問題,讓農村新型城鎮化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阻礙,那麼農村新型城鎮化發展之後,農民朋友真的會失去土地和農民身份嗎?

01

失去土地?答案是不會!

在2018年國家出臺了“統一規劃建房”政策,此項政策也推出了農村新型城鎮化的另一種模式,及通過農村集體組織或者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對農村的宅基地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以新農村建設、異地扶貧搬遷爲發展模式,讓農民朋友能夠實現集中居住,這也是許多地區實現“撤村並鎮”的發展依據,通過此種方式,農民的土地權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只是實現了集中居住,如今此一來,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民朋友也不會失去土地了!

02

失去農民身份?會!但農民將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職業!

近幾年隨着農村的改革發展,農民的身份形象也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在之前農民是作爲一種身份的象徵,而隨着農村改革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及農村土地改革之後,國家正在積極培育農業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村等新型農業種植羣體的發展,農民已經從身份轉變了一種職業。在戶籍制度改革工作中,國家正在逐步將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戶口進行統一,合併爲城鄉居民戶口,也就是說未來將會取消農村戶口,所以未來農民將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職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