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是翻拍了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不過劇情經過稍加修改,彙集肖央、譚卓、陳沖等實力派演員後,整個過程展現得緊張刺激、扣人心絃。而在《誤殺》裏,譚卓飾演的母親阿玉,所需要的敏感、脆弱、勢單力薄,想要保護女兒,卻險些無能爲力,也都被她演繹得淋漓盡致。

臨近年末,懸疑片接踵而至,其中由陳思誠監製的《誤殺》脫穎而出。

儘管是翻拍了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不過劇情經過稍加修改,彙集肖央、譚卓、陳沖等實力派演員後,整個過程展現得緊張刺激、扣人心絃。

如果說印度電影所表達的是簡單的二元論的話,那麼《誤殺》所表達的思想,經由導演對電影本體在創作的拔高後,得到了昇華。

12月7日該片點映後,收穫了豆瓣7.5的評分。

李維傑

肖央,是一位由洗腦神曲《小蘋果》走進大衆認知的喜劇咖。從《老男孩猛龍過江》到《情聖》,再到《唐人街探》系列,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乃至他導演的《天氣預報》,他都在熒幕內逗得衆人嘻嘻哈哈。

而這次,肖央邁出了轉型的第一步。

他一改喜劇風格,飾演爲家人鋌而走險的父親李維傑,無權無勢的他爲了生存,將屍體掩埋,心思縝密地“僞造證據”,希望瞞天過海。因爲他認定“死的是督察長的兒子,報警的話我們沒有活的機會”。

李維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平素不會與孩子有過多的交流,對女兒表達愛意的方式是嚴厲。

但當家庭發生意外,女兒受到欺凌,他第一時間站出來,成爲守護家庭的屏障。

父愛如山,爲家扛下一切。

阿玉

譚卓,在去年的《我不是藥神》中,飾演一位爲了患有白血病的女兒付出一切的母親,影片中,天性要強的她爲了女兒低眉彎腰、咬牙受辱。

在銀幕上的那種崩潰、憔悴、無力感,讓觀衆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她對這類角色拿捏得極準。

而在《誤殺》裏,譚卓飾演的母親阿玉,所需要的敏感、脆弱、勢單力薄,想要保護女兒,卻險些無能爲力,也都被她演繹得淋漓盡致。

阿玉,也是中國絕大多數母親的形象,性格溫柔、顧家周到,在丈夫和孩子之間充當紐帶的作用。平日裏是一位賢內助,照顧孩子、料理家務,而當女兒身入險境的時候,母愛的天性從這一具柔弱軀體的身處爆發出來,讓她能夠勇敢地與不公的權力作鬥爭。

母愛似水,爲家阻擋所有。

拉韞

陳沖,去年在熒幕上以《如懿傳》中宜修的形象出現,她與鄔君梅飾演的甄嬛“吵架”,被網友稱爲教科書般的演技。

這一次,陳沖的加盟無疑給觀衆驚喜,更何況,她首次挑戰了警察角色。

陳沖飾演的拉韞,有着人性使然的複雜。

一方面,作爲兒子的母親,她出於母愛的保護,要不斷地去尋找證據,幫助孩子洗脫嫌疑;另一方面,作爲掌握權力的警察局長,她又必須爲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拋去身上的家庭成分,作爲公衆人物而發聲。

陳沖的演技無人可以指摘,熒幕內的拉韞讓衆人相信,一個母親爲了孩子竟然可以失去母性,變得殘忍、暴虐;一位警察,爲了維護自己家人的利益,竟可以不分青紅棗白動用全力,將李維傑一家抓回,施以暴力。

兒子失蹤至遇害後,拉韞一點一點被逼上絕路,陷入癲狂的狀態,讓人痛心。

爲了兒子,查明真相。

《誤殺》

與印度原版電影《誤殺瞞天記》比起來,這部翻拍的國產影片更爲精緻和完整。

相較於印度原版,《誤殺》進行了改編——李維傑將自己僞裝成兇手,最後自首——這樣的劇情,不僅讓故事更具有反轉性,更是遵守了“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

並且,影片將背景設定在泰國,近幾年,國產電影以泰國爲背景的越來越多,大衆也對泰國的社會背景有了一定的瞭解基礎,這樣一來,觀衆就會對故事產生代入感,拉近了熒幕內外的距離。

“當你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這世界上壓根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當你破過1000個以上的案件,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什麼離奇案件!”

電影開頭的這兩句臺詞,就像泰拳比賽開局前刺耳的鈴鐺聲,拉開兩對家庭之間的對決。

一方女兒被侮辱,一方兒子被誤殺;

一方含淚掩蓋罪行,一方忍痛查明真相。

這是雙方家庭顯而易見的較量,也是普通平民與權力的抗衡。

李維傑的努力讓我們知道,即使再平凡弱小的人物,面對權力的大山,因爲親情,也能迸發出洪荒之力。

不過,《誤殺》作爲柯汶利導演的長篇處女作,也有不足之處,柯導太想把社會熱點議題往裏塞,這就導致了劇情顯得有些許擁擠。

但就整體而言,瑕不掩瑜,值得你明天買票坐進電影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