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天津楊柳青人安文忠隨左宗棠軍隊進入新疆做生意,發跡後帶動了楊柳青人紛紛遠赴新疆,被稱爲“趕大營”。那時候楊柳青人從天津去新疆有三條路可走:一是經河北、河南、陝西,出玉門關。

清末,天津楊柳青人安文忠隨左宗棠軍隊進入新疆做生意,發跡後帶動了楊柳青人紛紛遠赴新疆,被稱爲“趕大營”。當年有“三千貨郎遍天山”之說,其中一部分楊柳青人在新疆立足紮根,如今新疆的楊柳青人後裔至少有十幾萬人。

1867年閩浙總督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他考慮到西北戰亂,大軍西進後糧餉軍需難籌,便在河北一帶廣備糧草軍需,在白溝、楊柳青招募船隻、縴夫,將物資運往潼關、西安。十五歲的楊柳青人安文忠,充當縴夫隨船到了西安。安文忠聰明機靈,他發現當貨郎隨軍做生意掙錢多,便就地改做貨郎,隨軍轉戰遊走三年,掙到三百兩銀子的時候,歡天喜地回了老家。

清末新疆

回到楊柳青,安文忠用掙來的三百兩銀子去做販糧生意,沒想到在黃河遭遇風浪糧船傾覆,血本無歸。他只好挑起貨郎擔繼續西行,幾經磨難,終於在甘肅肅州(今酒泉)追上了左宗棠的大軍。

這個時候左宗棠爲了保證軍隊的後勤供應,廣召貨郎隨軍販售,經審查發放“龍紋執照”,有了這個執照,就可以出嘉峪關,還可以享受軍中優待,免費住官店,路上搭軍車,進入軍隊大營的外圍做生意。安文忠拿到了龍紋執照,隨軍進入新疆。

安文忠賺了大錢,把三個弟弟和幾個叔伯兄弟也都帶進新疆做生意,同時也帶動了許許多多的楊柳青人。每年舊曆三月三,趕大營的人們挑着兩個籮筐,裝滿針線、毛巾、鞋襪、火鐮、火石……聚在楊柳青南運河南岸,出發結伴西行。也有趕着雙套馬車運貨拉腳的,車上搭着蓆棚,專拉去新疆投親的女眷和孩子。

清末新疆

那時候楊柳青人從天津去新疆有三條路可走:一是經河北、河南、陝西,出玉門關;二是經蒙古草原繞甘肅入新疆;三是向北出滿洲里,經西伯利亞鐵路至阿爾泰,換乘馬車到新疆。

其實這三條路都不好走。趕大營的楊柳青人有歌謠:“一出嘉峪關,兩眼淚不幹,前面戈壁灘,後面門已關。”進入茫茫戈壁瀚海,風雨酷暑,道路險阻,餓了就喫一把炒大豆,渴了也不敢多喝一滴水,因爲帶的水畢竟有限,得留到救命的時候。有時候遇上大雨,泥濘難行,只好爬着往前走。千辛萬苦到了新疆,要想再回老家也是不易。

有人生病,途中無醫無藥,死在半路的也不少。趕大營的人都知道“乾屍包”,顧名思義,此包是裝乾屍的。新疆氣候乾燥,人死入土後屍身不爛,水分蒸發後即爲乾屍,筋骨相連,鬚眉皆存,摺疊後裝進布包,運回家歸祖墳入土爲安,就算是葉落歸根了。

清末新疆

“百藝進疆”是楊柳青大營客們的又一貢獻,“百藝”是指工業、手工製造、種植、飲食、服裝、花卉、戲曲、遊戲等文化類別,楊柳青人把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技能、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搬到了新疆,慢慢改變了當地人的一些習慣。

因對西征軍有功,軍方允許楊柳青大營客們在烏魯木齊大十字街蓋房居住,開設商鋪。大營客們有了住所,由貨郎成爲坐商,發展壯大,形成大商幫。烏魯木齊大十字街成爲中亞地區著名的商貿中心,被人稱爲“小楊柳青”。

在當時的新疆,楊柳青商幫資本最雄厚,居各省商幫之首。左宗棠部隊所用軍政餉銀一直由朝廷協助調撥,太平無事的年月尚可撥足,“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階段,朝廷忙於賠款自顧不暇,左宗棠的協餉就沒人管了。楊柳青商幫總能拿出鉅額銀兩以解危機。

左宗棠

1883年,左宗棠的西征軍開進伊犁駐防戍邊。安文忠繼續趕大營,一直趕到中俄邊境綏定城,在那兒創立了“文豐泰”字號。第二年,安文忠又看中了伊犁州伊寧城,在漢人街旁建起“文豐泰京貨總店”。之後數年在周圍各城建起十二家“文豐泰”京貨分店,在奇台(古城子)和天津北大關附近建起貨棧,用的也是“文豐泰”字號。

安文忠在楊柳青大營客中一直是“領頭羊”,是首富,楊柳青商幫都有駱駝隊,安文忠的駱駝隊有兩千多頭駱駝。他還捐了一個“五品知府”的官銜,成了紅頂商人。在伊犁有這樣一句民謠:“伊犁河,像北京,安文忠,坐朝廷,衆多賢才來保駕,上陣還有子弟兵。”可見安文忠影響之大。

當年楊柳青人在伊犁、奇台、塔城、焉耆、于闐等地都有商店,每年貿易額達一千萬銀元。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交通阻斷時,楊柳青人才不再去趕大營,前前後後延續了六十年。(文:何玉新)

天津楊柳青安家大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