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笙

駱玉笙(1914—2002)藝名小彩舞,四歲登臺,創立了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的“駱派”京韻藝術,《劍閣聞鈴》《醜末寅初》《紅梅閣》《子期聽琴》《和氏璧》以及《重整河山待後生》都已成爲傳世經典。她曾擔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是曲藝界人人敬仰的泰山北斗,她的前半生經歷十分坎坷。

1914年,變戲法、演雙簧的江湖藝人駱採武在上海演出時,買下一個六個月大的女孩,取名駱玉笙。駱採武是天津人,所以駱玉笙打小覺得自己是天津人。她長大以後分析,自己可能是距離上海不遠、江南某地窮苦人家的孩子,生下來養不起,賣給了跑江湖的。

四歲時,駱玉笙跟養父駱採武出入於上海大世界遊藝場。當時大世界裏娛樂項目極多,駱玉笙最喜歡京戲,也跟着學,有時學老生,有時唱青衣,從這時候開始,她展示了過人的天賦,無論是什麼戲,一學就會。駱採武的妻子冷氏是鎮江人,也是貧苦婦女出身,看到駱玉笙有這個天賦,想靠她掙錢,拼命讓她學戲,對她非打即罵。

駱玉笙

駱採武表演戲法“巧變活人”時,就把駱玉笙從“挖褡”裏變出來,站在舞臺的場面桌上,在胡琴伴奏下唱《三孃教子》或是《硃砂痣》。駱玉笙別看歲數小,但一點兒也不怵臺,說唱就唱,臺下掌聲不絕,大把的洋錢、銀角子和銅板往臺上扔。當時人們都管這個女孩喊“小怪物”,在大世界門口貼出海報:“四歲的小怪物清唱二黃。”

五歲時,駱玉笙隨養父到漢口,在民衆樂園和老圃花園演出,駱採武仍是變戲法,並且和姚文斌一起演雙簧,駱玉笙唱二黃,姚文斌給她操琴。當時漢口的演員,都是從京津兩地約來的名角,駱玉笙在老圃花園聽到劉寶全的京韻大鼓,還看了白雲鵬、金萬昌、林紅玉等演員們的表演,開始迷上大鼓,跟楊浩亭學了《層層見喜》《昭君出塞》兩個小段。

她師從綽號蘇小辮的蘇煥亭學京戲,大約五年的時間,每天背詞、練唱、吊嗓、練功,學會了四五十出京戲,都是老生的重頭戲。駱玉笙是天才,學什麼會計麼,一點兒都不費勁,而且還學會了拉弦子、敲鑼,文武場缺人手時,她就能頂上。

駱玉笙

1921年,駱玉笙七歲,孟小冬在漢口怡園演新編京戲《宣統招親》,轟動武漢三鎮,屢演數月不衰。劇中演到皇帝大婚時,孟小冬飾演的宣統、白牡丹飾演的皇后和文武百官集中在舞臺一側,舞臺另一側臨時搭起一個小臺,駱玉笙扮上裝,檢場把她舉到小臺上,搖着翎毛扇唱《空城計》。臺上搭臺,戲中串戲,連孟小冬都爲小駱玉笙叫絕。

之後駱採武回到上海,但賺不到錢,金銀首飾都賣光了,生活無着,1926年又去了南京夫子廟,住在狀元境狀元旅館,在奇芳閣茶樓演出,變戲法、演雙簧,駱玉笙仍是清唱二黃。就在此時,駱採武和冷氏打起來了,要分開,兩人爭孩子,駱玉笙歸了養母,改名爲小彩舞,仍是每天登臺演出掙錢。

1931年,駱玉笙十七歲時,改唱二黃大鼓,也就是在京韻大鼓裏加入二黃唱段。從嵐雲的父親那裏學了《釣金龜》《子期聽琴》《連環計》,跟變戲法的王竹山學大鼓,專門趕場聽白雲鵬、白鳳鳴、榮劍塵、金萬昌等人的演唱,聽完就能記住,回去就演。時間一長,曲藝界風傳她“偷藝”。學劉寶全的馮志斌唱《長坂坡》,見駱玉笙去了,楞說忘詞了,不往下唱。鼓界大王劉寶全演出時聽說駱玉笙來了,就故意加好多嘎調,對付她的“偷藝”。

駱玉笙

後來劉寶全的琴師韓永祿和兩個弟子楊筱舫、李豔香來南京演出,韓永祿號稱“三絃聖手”,技巧全面,託腔保調,嚴絲合縫。他以前一直給劉寶全伴奏,還給良小樓、小黑姑娘金慧君、白鳳巖、白鳳鳴等人伴奏過,鳳巖,鳳鳴都是韓永祿的徒弟。駱玉笙正式拜師,這纔算歸入京韻這一行,有了門戶。

19歲時,養父、養母相繼去世,駱玉笙孑然一身、舉目無親。兩年後,她跟師父韓永祿去了濟南。在駱玉笙演出的同時,韓永祿對幫她進行規範,整理了《大西廂》《擊鼓罵曹》《古城會》《七星燈》《戰長沙》《金定罵城》《單刀赴會》《趙雲截江》《焚稿》《哭玉》等唱段。

師徒倆在濟南演了一年,1936年7月來到天津。當時流傳一種說法:“唱京戲的得不到北京觀衆的承認,唱曲藝的得不到天津觀衆的讚許,既使紅遍大江南北,也是沒掛上號,站不住腳。”駱玉笙早就想來天津闖練闖練,想在天津曲壇佔一席之地。

到天津後,以泰康商場小梨園(當時叫歌舞樓)爲基地,同時在中原公司五樓趕場,在中華電臺錄音。沒過多久,她的演唱藝術得到天津觀衆認可,在天津站住腳了,霓虹燈和海報上出現了“金嗓歌王小彩舞”的名字。此後,駱玉笙開始以天津爲基地,將京韻大鼓藝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峯。

駱玉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