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9年,在天津法租界,濱江道與遼寧路交口,開了一家南味食品店,字號是“森記稻香村”,經營燻臘、叉燒、糟肉、醬牛肉、金華火腿、板鴨、白油雞、油糕、梅花糕、綠豆糕、雲片糕、寸金糖、花生酥、杏仁、琥珀桃仁、甜鹹口核桃仁,有應節食品年糕、湯圓、糉子、月餅,還有進口的白蘭地、奶粉、咖啡、罐頭、餅乾。在那之後,常到稻香村買東西的顧客,發現實行公私合營以後有些南味食品都比過去賣得貴。

稻香村

1919年,在天津法租界,濱江道與遼寧路交口,開了一家南味食品店,字號是“森記稻香村”,經營燻臘、叉燒、糟肉、醬牛肉、金華火腿、板鴨、白油雞、油糕、梅花糕、綠豆糕、雲片糕、寸金糖、花生酥、杏仁、琥珀桃仁、甜鹹口核桃仁,有應節食品年糕、湯圓、糉子、月餅,還有進口的白蘭地、奶粉、咖啡、罐頭、餅乾。

南方人喜歡的肉糉子,也只有這種南味店賣,竹葉包江米,加上火腿、鹹肉,比一般豆沙小棗的糉子個兒大,每個約重三兩,每到舊曆四月下旬上市。南方人在立夏這天要喫糯米酒,“森記”也一定早早備好。所以,客居天津的蘇、浙、閩、粵同鄉非常喜歡稻香村。

雖然整體是南味,但天津本地人也很喜歡,比如牛肉鬆和牛肉脯。牛肉鬆選沒有筋的瘦牛肉,用白湯加佐料煮熟晾涼,用搓板順着肉絲的紋路搓,搓出來的牛肉鬆十分鬆軟,放在大玻璃瓶子裏,用竹夾子夾着賣。牛肉脯是用瘦牛肉切成大片,風乾,浸泡在配製好的調料裏,再晾到八九成幹,下油鍋煎成透明,一片一片就像水晶一樣。

稻香村

“森記”的白斬雞要選剛會下蛋,又肥又嫩的母雞;燻魚選活鯉魚;月餅裏的桃仁要用甜口的山西核桃……,從進料到投料,每道工序從不馬虎。叉燒肉也很正宗,選用肥瘦相間的肉,切成豆腐塊,在南味佐料裏醃製,拿鐵叉子穿起來放到炭火上烤,烤好後用白搪瓷托盤端到前臺出售。花生米、腐乳、蠶豆瓣兒,雖然本小利薄,也都有供應。

當時缺乏品牌意識,森記稻香村本來也不是獨家,“森記”開業後,濱江道上又開了一家“林記稻香村”。之所以選用“林記”這個冠號,就是爲了把“森記”的腦袋瓜子砍掉。這兩家南味店不僅距離近,在商品價格、質量,進貨的渠道,對顧客的宣傳,對職工的拉攏等方面,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有一年中秋節,“林記”老闆指示店員從街上找一個拉車的,到“森記”偷着買一個月餅,分析它的各種配料、分量(五兩)和價格(二角五分),隨後迅速生產出一大批重四兩,售價二角的月餅,很快就把“森記”的顧客吸引來了。“森記”發覺後,也用同樣的方法偷買來“林記”的月餅分析,隨即向顧客聲明:“林記的月餅分量少,騙人!”

稻香村南味

50年代,森記稻香村改爲“天津市公私合營糕點公司森記稻香村門市部”。在那之後,常到稻香村買東西的顧客,發現實行公私合營以後有些南味食品都比過去賣得貴。素什錦一直賣八角錢一斤,漲到九角六分一斤。鹹水鴨賣三元多錢一隻,漲到了四元五一隻,而且不明碼標價。其他像油雞、醬牛肉、五香魚也都比以前貴了,而有些東西的質量不如過去好,比如燻魚,切得塊兒大,炸得不透。

漲價的原因之一就是“產銷分家”。過去稻香村是自產自銷,賣貨時加30%的加工費用和利潤。實行公私合營以後,這些食品都由和平區中心糕點店森記加工廠統一加工,加工廠和商店就得分開計算成本和利潤,所以得加到35%纔能有利潤。

稻香村包裝盒

不過很快就到了物質匱乏的年代,稻香村也沒什麼東西可賣了,換上了“前進食品店”的招牌,各種傳統經營一去不返。1976年,濱江道森記稻香村在唐山大地震中遭毀壞。改革開放後原址蓋起了新樓,營業面積比原來擴大了一倍多,更名爲“天津稻香村”。

從17歲就在稻香村學徒的南味製作老師傅謝德智,能製作獨特風味的廣東、上海等地食品一百餘種。他做的上海臘腸,以豬肉後坐和前膀爲主料,以直沽高粱酒等爲輔佐,經灌製、烘烤、風涼、煮等工序,顏色紫紅、味道鮮美、鹹中有甜、臘味醇香,能生着保存三個月以上。他做的“童子油雞”更是別具風味,選用當年母雞,開膛、醃製、造型都有特殊要求,製作時間長,爲油燜而成,成品呈乳白略帶黃色,清香適口,肥而不膩。張炳凱等老師傅爲稻香村生產江南細餅、太師餅、白麻餅、一口酥、芭蘭酥、杏仁酥等多種蘇廣南式糕點。老顧客都說:“稻香村的風味又回來了。”但遺憾的是,隨着社會變遷,時至今日,天津稻香村徹底消失,再也無法繼承了。(文:何玉新)

稻香村發貨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