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家普遍都会遇到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的情况。其实这类现象,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存在的。

比如:年长的孩子要承担年幼孩子的婚房,并且还有赡养父母。这导致自己生活上的节奏被打乱。

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有些人则希望能够远离这样的事情。

我们不能够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来判断事情。

父母是生命当中最亲近的人,但是,父母也会老去,也会逐渐退出我们的生命,有一部分人能够与父母一起面对困难,有的人则表现出容不下自己的父母。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父母了,请务必看看这篇文章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的父母了,在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呢?

控制欲强的父母

当双方关系发生恶化,大多是因为孩子较为独立,自我意识强烈,不肯听从父母的安排;而父母正好又是控制欲强的人,不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间,这样的后果,往往是矛盾更加激化,关系更加恶劣。

倘若这样的矛盾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就会进一步朝着负面的方向呈现,最终导致关系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父母带给孩子的阴影会一直延伸到他长大成人谈婚论嫁的时候。有部分孩子认为只要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就不会走父母的老路,只有什么都被自己控制着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心理学家因兹利奇认为,“当人们在感到疲劳之时就是他最难维持控制力之时,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因为他们不想控制。在某种层面上来看,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大多是来自于发自内心的。例如:为了取悦心仪之人而去注意身材管理。”

在家庭之中,父母总是带着命令方式的口吻向孩子说话,而不愿意认真倾听孩子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无视孩子的真正需求。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父母了,请务必看看这篇文章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尽量避免与父母之间的交谈,而在父母眼中孩子的这种回避式行为会是已经容不下自己的表现。进而,父母会加大自己的理论,双方便会持续呈现出互相不理解的状态。

社会认知

《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社会认知即人们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的方式,包括如何选择、解释、运用社会化信息。

控制性社会认知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模式,也是有意识、有目的、主动性强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用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看待世界。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和父母接触的越多就越能够互相理解,双方关系也能够更融洽。

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但随着与父母接触逐渐减少,不理解增多,双方也变得越来越疏远。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父母了,请务必看看这篇文章

从社会认知中,人类一直在做减少自动化思维的努力,通过追求控制化思维,对认知做到有意识。人们越是相信这种“不友好”的认知,便更容易去做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则需要思考是不是认知上出现了问题。

群体心理与交往艺术

美国口语学者雷门德罗斯曾经分析:在人际沟通之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只有35%是通过语言符号传播的,而60%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达的。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人际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的非言语沟通能力也得到丰富的发展。

父母作为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也是陪伴我们一路成长的人,在成长初期对自身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当孩子成年后,步入社会,接触到更多家庭以外的工作环境,与朋友、伴侣、同事建立联系,同父母相处的时间便少了很多。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父母了,请务必看看这篇文章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某个群体接触的越多,越是能很好的融入。

正如上文所言,年长的孩子需要负担年幼的婚房,说明他与家庭的紧密度更高。但是,在他走入社会后发现,原生家庭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他会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小家庭之中。

从社会角度上来看,不是他不孝顺,而是他的群体心理和认识柔韧度不足,缺乏和父母进行沟通,与父母之间缺少了相互理解。

而有的人,完全容不下去父母,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孝子。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父母了,请务必看看这篇文章

他们成立家庭之后,会将所有精力和物质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之上,对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觉得父母真是个累赘。

如果有一天,你容不下自己的父母,请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我认知和与父母的沟通上出现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