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做的酸辣湯就是冬日的小美好。

昨日跟母親一起去鎮上超市買了材料,準備做酸辣湯。番茄三個,挺貴的,三塊多一斤。我說有點貴,少買點,買個四五個吧。母親說做湯一個就夠了,最後買了三個,還沒用完。金針菇一小包、蒜苗一把,我愛喫蒜,蒜苗和蒜瓣,無論配湯還是炒肉,都香。喫肉不喫蒜,香味少一半嘛。剩下的就是豆製品。豆卷兩根,貴!三四塊。麪筋兩塊、豆皮兩片、凍豆腐一塊,配上家裏的木耳,這麼些,基本就差不多了。

做法還是再說一遍吧:

1.炒湯料。這裏喜歡用西紅柿炒。另起鍋燒肉,下少許蔥爆香後炒制。有一個關鍵點,西紅柿丁要炒出湯汁,味兒就在這裏。

2.加水大火燒開,煮酸辣湯一般都是中大火。

媳婦拍的圖片,比我拍的好多了

3.下喜歡喫的配菜。這裏就是豆製品和菌類。豆腐皮、香乾、香菇絲、金針菇、木耳。豆製品和菌類真是天作之合,不論是燉豆腐還是煮乾絲還是燉蘑菇,都是湯不厭其濃,越燉越入味。

4.下入之後煮幾分鐘即可下調味料,沒甚講究,生抽、耗油、醬油、胡椒粉、適量鹽,這一步最講究的是醋。一般炒菜很少放醋,但做湯,尤其是這種濃稠的酸辣湯,醋可以多放,酸香可口。

6.淋入少量的水澱粉勾芡。這一步也有些講究就是勾芡,不能太厚,太厚影響口感,就成糊糊了。酸湯不適合太粘稠的。

7.最後加入香菜即可。

真的是刺激味蕾和“胃”蕾,很開胃

雖然是素湯,但因爲各種豆製品的存在,也很美味。關於豆腐這一塊,可以做一個專題來說。記得以前看到書上寫的小故事,有人去寺廟裏喫齋,喫到碗裏有肉!這可得了,準備去找寺裏的和尚大鬧一番。結果和尚領他到了後廚一看,原來是豆腐做的。就是這麼神奇,豆腐配上菌類,真的可以做出肉味,但它是素。

我們一家,最後是喝了個“底兒朝天”。

我跟母親的關係曾經比較緊張。唸書時候,起初我是比較在行的,父母也寄予很大期望。他們那一輩人,也好面子,兒女書唸的好,就是父母面上最有光的事兒。但後來我走偏了,而且是在很關鍵的高中時期。從一開始的縣中實驗班入班第一名,到畢業時候都快倒數。我能體會到父母的失望。家裏經濟也很差,父母沒甚文化,還是供我讀完大學,所幸大學本科還是念完了,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我跟跟家裏的關係也是一度好轉,再度緊張……

但無論如何,最終還是,目前也在,慢慢變好。父母和我也都在認識到自身侷限和不足,也在小心翼翼的嘗試轉變,這我也能感受到。

我曾在外地三五年,如今回到家鄉工作,剛起步,餬口不易。所幸還有家鄉美食支撐。

最重要的,是母親的支持,這來之不易的爲我所做的轉變。

且行且珍惜,這就是我心底裏的冬日小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