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媽說做湯一個就夠了,最後買了三個,還沒用完。昨日跟母親一起去鎮上超市買了材料,準備做酸辣湯。

我愛喝胡辣湯,地道的河南人,不愛喝胡辣湯的估計不多。寫胡辣湯的河南人也太多了,我不再多寫。我再說一說我家做的酸辣湯吧,因爲冬天裏喝一碗酸辣湯,太暖了,真“中”!

昨日跟母親一起去鎮上超市買了材料,準備做酸辣湯。番茄三個,挺貴的,三塊多一斤。我說有點貴,少買點,買個四五個吧。我媽說做湯一個就夠了,最後買了三個,還沒用完。

金針菇一小包、蒜苗一把,我愛喫蒜苗,無論配湯還是炒肉,都香。喫肉不喫蒜,香味少一半嘛。剩下的就是豆製品。豆卷兩根,貴!三四塊。麪筋兩塊、豆皮兩片、凍豆腐一塊,配上家裏的木耳,基本這麼些,就差不多了。

做法還是那樣,在前一篇文章寫過了,不再贅述。只是沒有肉而已。

湯氣氤氳,我拍的不好

現在日子過得比以前好了,雖然最近肉價挺貴,但還是喫的起的。喫肉喫多了並不見得好,不好消化,肚裏總覺得膩,有一種飽腹感,再喫其他東西,也都無味了。

所以,我跟老媽做的是素湯。

雖然是素湯,但因爲各種豆製品的存在,也很美味。關於豆腐這一塊,可以做一個專題來說。記得以前看到書上寫的小故事,有人去寺廟裏喫齋,喫到碗裏有肉!這可得了,準備去找寺裏的和尚大鬧一番。結果和尚領他到了後廚一看,原來是豆腐做的。就是這麼神奇,豆腐配上菌類,真的可以做出肉味,但它是素。

我媽的水平還沒到那種程度,但也不賴!有圖爲證:

媳婦拍的比我好多了

沒有面筋塊的湯是沒有靈魂的,雖然不是真正的手洗面筋,但也不錯了!

我們一家,最後是喝了個“底兒朝天”。

我跟母親的關係曾經比較緊張。唸書時候,起初我是比較在行的,父母也寄予很大期望。他們那一輩人,也好面子,兒女書唸的好,就是父母面上最有光的事兒。但後來我走偏了,而且是在很關鍵的高中時期。從一開始的縣中實驗班入班第一名,到畢業時候都快倒數。我能體會到父母的失望。家裏經濟也很差,父母沒甚文化,還是供我讀完大學,所幸大學本科還是念完了,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我跟跟家裏的關係也是一度好轉,再度緊張……

但無論如何,最終還是,目前也在,慢慢變好。父母和我也都在認識到自身侷限和不足,也在小心翼翼的嘗試轉變,這我也能感受到。

回到正題,酸辣湯,很像胡辣湯。爲何,看圖片有人估計會說:這不就是加量版的胡辣湯嘛……

哈哈,是很像。喝起來,說實話,也像。我多放了一些醋,喝起來更開胃。

胡辣湯,終究還是河南人深深的羈絆。一碗充滿靈魂的胡辣湯,一定是少不了麪筋、牛肉羊肉等肉類、恰到好處的勾芡,再來幾滴熠熠閃光的香油……美味!

我也有幾個好友在外地,也是“喫貨”,經常說喝不到正宗的河南胡辣湯。在外地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也難得找出來三五家。每次瀏覽到關於家鄉的新聞,不自覺總會打開百度或者高德地圖搜索幾番,失落而返。

那一碗胡辣湯,對在外打拼的河南人來說,是一碗濃濃的鄉愁……

胡辣金湯,網上找的圖對比一下。漯河有一家特別好喝,改天定去喝一碗!

我也曾在外地三五年,如今回到家鄉工作,剛起步,餬口不易。所幸還有家人陪伴支持,所幸還有家鄉美食支撐,且行且珍惜。

相關文章